↑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单选题 31 题,null 1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31 题
  1. 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 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 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

    C. 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 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邓广铭先生研究发现:624年唐政府宣布了均田制,但在唐代的各种史书中却都找不到其推行这一政令的任何具体史实;从敦煌发现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期间内一些户籍丁籍遗文来看,唐代人民只希望把丁壮期限缩短,可反证唐初均田制并没有普遍推行过。这说明

    A. 史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唯一载体

    B. 大量史料的充分运用会再现历史

    C. 探究历史史料有利于发现历史真相

    D. 著名历史学家的解释具有绝对权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的统计(单位:次)。

    汉高祖(汉高帝)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晋书》

    22

    7

    1

    20

    《北史》

    7

    6

    3

    《隋书》

    21

    19

    3

    17

    《宋史》

    16

    1

    14

    《金史》

    7

    5

    1

    《明史》

    11

    6

    1

    8

    合计

    84

    44

    5

    63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汉高祖对汉朝的历史贡献最大

    B. 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

    C. 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

    D. 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为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

    学者

    主张

    (中国)陈唯声

    雅典民主政治的胜利是比较先进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的胜利

    (英国)芬利

    如果没有雅典帝国,就不可能有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充分发展的民主制度

    (法国)克鲁瓦瑟

    雅典民主是希腊精神最伟大的创造物之一

    (中国)易建平

    民主政治与小国寡民之间存在一种必然联系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 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B.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

    C. 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

    D. 中国学者的主张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取周边世界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百日维新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申报》1894年8月4日报道:“中国之地虽十倍于日本,中国之人虽数十倍于日本,而中国不见甚强,日本不见甚弱,何也?以日本之能专心西法,一切政教号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为,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这种观点

    A. 为清廷妥协派提供依据

    B. 揭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C. 主张学习日本变法维新

    D. 反映了国人示弱怯战心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

    A. 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

    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D.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 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B. “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 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 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

    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汉画像石·纺织》,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即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图中所使用的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据此可知,汉代

    A. 棉纺织业水平高超

    B. 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C. 发明擀弹纺织技术

    D. 文明程度世界领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 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B. 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C. 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 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隋唐以前,政府规定,“兄弟均分”和“子承父分”是标准的财产继承原则,唐中期以后,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一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祧(室)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的根深蒂固

    B. 商品经济冲击家庭伦理

    C. 隋唐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

    D. 国家对财产私有权的保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尚理风气的影响

    B. 市民阶层的需求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空谈义理的浸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 “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B. 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C. “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清时期,各级官吏莅位与离任之时,都要先条告于城阻,始终受到城隍的“监察”,成为定制。于是,城隍监察百官与司民之神权,便正式确立。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监察制度更加完善

    B. 专制统治得到加强

    C. 民间信仰发生变化

    D. 封建迷信甚嚣尘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清小说中,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是主要题材,如著名的《玉堂春遇难逢夫》《张廷秀逃生救父》等。这传递出的信息是

    A. 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的反思

    B. 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冲击

    C. 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D. 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 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D. 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晚清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A. 推动清朝重建天朝体制

    B. 促使中国全盘接受西方思想

    C. 要求中国派遣驻外使节

    D. 导致新式国际关系强制输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A.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 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 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 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A. 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 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 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 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C. 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D. 学习西方层次过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胡适出版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因而造成某些“流弊”。这表明

    A. 旧道德与新文化势同水火

    B. 学者检讨儒学的得失

    C. 传统思想的继承困难重重

    D. 西学已经占据文化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后世的罗马法主要是指罗马法在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如所有权、债权等,它成为大陆法系的主要渊源。马克思说:“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说明罗马法

    A. 保障公民私权利

    B. 使全民从中受惠

    C. 内容庞杂且缜密

    D. 体现了人文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美国妇女史家和女性主义者琼·凯莉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进步——她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一起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作者强调文艺复兴

    A. 并未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

    B. 强化了妇女的独立精神

    C. 对妇女内心世界进行关怀

    D. 凸显了妇女的理想信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

    A. 说明了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 导致了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 强化了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 主要由于新教所倡导最高的权威是《圣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哥白尼写道:“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材料强调的是

    A. 宇宙可以用数学语言进行判断

    B. 圣经成为教会攻击科学的武器

    C. 科学与神学思想二者势如水火

    D. 教会成为研究宇宙的主要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这反映了

    A. 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

    B. 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

    C. 政府的立法作用的增强

    D. 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

    A. 造成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B. 由于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C. 源于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 有利于推动德国国内民主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最准确的历史解释是,当时英国

    A. 海外殖民掠夺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B. 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C. 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的

    D. 国内外贸易推动工业革命的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表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 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B. 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

    C. 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D. 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830年,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下列绘画作品与其诞生于同年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下列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最正确的是

    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D. 不同的政治理想决定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卡拉斯是法国一名颇富声誉的商人,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1761年10月,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传闻安东尼曾想放弃断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大批天主教民众群情激愤,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案件落到一个狂热的天主教法官手中,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

    其时,伏尔泰正流亡于日内瓦。他意识到这是一场宗教迫害,便立刻着手为卡拉斯平反。经过努力,巴黎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卡拉斯案的判决。1765年,枢密院正式为卡拉斯一家恢复声誉,法国国王赐予卡拉斯夫人丰厚的体恤金,卡拉斯一家人重获自由。整个欧洲为之震动,人们称伏尔泰为“卡拉斯的恩人”。

    ——摘编自萧瀚《神圣的辩护:评伏尔泰为卡拉斯辨护》

    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分析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谚语。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到1750年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摘编自候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当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时,即引起人们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就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之上: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产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虫般的闲人生活,或者沉迷于追逐权力;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乡。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费孝通《中国士绅》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由张之洞主稿,张謇等绅商参与拟稿润色,刘坤一领衔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清末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1901年,张謇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经十年努力,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舍,商有廛市,行有涂渠,若成一小世界矣。”此后,在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江苏北部荒无人烟的沿海滩涂先后出现了大小几十家农垦公司。1910年,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各省工商界人士,召开全国农务联合会成立大会,到会者千余人,大会拟定了章程草案,推举张謇为会长,并决定设立总事务所于南京,另分设南北两事务所于武昌和保定。1910年,通海垦牧公司开办了一所初等农业实业学堂,称“乾区乙级农学校”。张謇注重在普通农民中推广农业科技,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能够转变为现实的的生产力。为此他一方面倡导“审风土人情,编纂适用之教科书,以教育其子弟”,并曾为多本普及农业知识的书籍作序,如1904年作《普通农学浅说序》,1910年作《农学通释序》。

    ——摘编自徐静玉《张謇与清末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推动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农业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约是宋代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临、吕大防兄弟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首先创立了吕氏乡约。该乡约规定:“在地方上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都约正,另外推举两位有学行者为约副。每月另选一人为直月。”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这本是过去历朝乡里制度所一贯坚持的宗旨,汉代至唐代的三老教化属于官方控制,但到了宋代,这一任务却日渐转由吕氏乡约这样的民间组织加以执行。

    ——摘编自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

    材料二  民国初期,山西乡村政权组织的建置十分混乱,经济发展能力也日渐枯竭,因此阎锡山执政之初,在山西乡村进行新“村制”探索。他认为,“大凡世界各国,其行政网愈密者,其政治愈良好、愈进步”。“意欲由行政网不漏一村入手,一村不能漏然后再做到不漏一家一人,网能密到此处,方有政治可言”。第一个阶段自1917年9月至1922年3月是“官治提倡村制之时代”,山西省公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编村的章程、条例等规章制度,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自上而下推行新“村制”;第二阶段是1922年3月至1928年的“村民自办村政之时代”,山西省公署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村政处,以行政力量促进新“村制”在各地的具体落实。由省起至乡村的邻,共建立起九级行政管理组织,即省署一村政处一禁烟股、考核股、总务股一区一县一段一编村一闾一邻一居民(另加村范委员),阎锡山终于取得了将国家行政管理网络直接延伸到乡村社会的初步成功。

    ——摘编自马义平《近代山西社会秩序再构与权威重塑——以民国初期山西新“村制”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山西新“村制”与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不同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