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1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33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 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 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这表明代表们希望

    A. 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

    B. 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 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

    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 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

    C. 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 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3 题
  1.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

    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 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 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 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

    D. 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变动频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这主要是因为

    A. 内阁对议会未形成制衡

    B. 总统操纵了国民议会

    C. 法国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 法国政局长期不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降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的影响

    D.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机器制茶业兴起

    B. 海关关税的降低

    C. 国内政局的变动

    D. 国际茶市的扩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这表明

    A. 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   B. 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

    C. 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   D. 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B. 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 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

    D. 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

    B. 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农业的发展

    C. 闭关锁国政策长期推行

    D. 传统科技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统计,英国小麦产量在1650—1800年间提高了77%、19世纪上半叶提高了79%;每英亩产量1650—1690年平均为18蒲式耳、1770—1780年为24蒲式耳、1830—1860年为27蒲式耳。这一时期英国农业收成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B. 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普及

    C. 国家经济政策的推动

    D. 海外市场扩大的刺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A. 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

    B. 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曲折

    C. 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

    D. 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    )

    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

    B.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

    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

    D.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 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 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C. 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 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

    A. 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 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商业发达推动风俗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 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 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 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 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

    A. 纸币产生成为必然

    B. 坊市制度打破成为必然

    C. 宋代重视对外贸易

    D.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 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 皇权专制不再强化

    C. 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 早期启蒙开始兴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明代有人提出“二十四民”之说,新添了“蓖头”、“修脚”、“修容”等“不稼不穑”之民。由此可见明代

    A. 自然经济趋于崩溃

    B. 城市经济显著发展

    C. 阶层流动不受限制

    D. 社会风气极度奢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王夫之《读〈通鉴〉论》就“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认为,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学者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A. 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

    B. 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

    C. 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D. 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1912年9月19日:“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

    △1913年9月15日:“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

    △1912年9月19日:“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

    △1913年9月15日:“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

    A. 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动剧烈

    B.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 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 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解决了知识分子在救亡方式上的分歧

    B. 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的社会制度

    C.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D.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 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B. 变革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材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 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 尝试以城市暴动推进革命进程

    C. 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 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A. 国民党放弃正面战场的抵抗

    B.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 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 国民政府重视敌后抗日作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美国记者曾记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封建土地制度已被废除

    C. 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D.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在古雅典民主政治中,有关城邦的一切问题都必须在公民大会上当场表决,公民对每一个问题也必须持明确赞同或反对的立场。这一原则

    A. 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B. 反映了其民主的狭隘性

    C. 容易导致集体决策失误

    D. 起到了防止专制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当时推动罗马法复兴的历史需要主要是

    A. 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 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 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 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亨利七世时期(1485-1509),英国王室领地增加了60%,年收入增加了3倍。亨利七世在位的前半期共召开6届议会,大约两年一届;后半期12年只召开一届议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为英国王室带来大量财富

    B. 英国王室大力打击教会并没收其财产

    C. 资产阶级与英国王室的矛盾愈演愈烈

    D. 英国王室的经济独立与政治专制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在此,恩格斯

    A. 鼓舞工人阶级武装起义

    B. 组织工人政党参与选举

    C. 反对专制的德意志宪法

    D. 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题目,并就所拟论题,以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事例,作简要阐述。(要求:紧扣论题、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抖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价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事件发生的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硕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摘映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当·斯密说:“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与此不同,中国古代法家的“统制经济”思想着眼于如何运用经济政策达到增强统治者的国力、使民众易于统治之目标。此种经济思想形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并为后世统治者基本沿用。

    ——曹正汉《反思“国有经济强国论”》

    材料二  1928年11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建设大纲草案》,规定:“凡关系全国之交通事业……有独占性质之公共事业……关系国家前途之基本工业及矿业……悉由国家经营之。”30年代初“统制经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支持,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和发展,意大利、德国、美国和苏联等国家所实施的各种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是由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举国上下都期望加强国防经济建设和加速发展国营工矿事业。1937年2月,国民党中执会通过《中国经济建设方案》,提出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其宗旨就是扩大国家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两种经济思想的不同目的,结合古代史史实论证法家“统制经济”“为后世统治者基本沿用”。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统制经济”的原因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租庸调制(北魏到初唐的赋役制度)之推行,全靠帐籍之整顿。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每岁一造帐(人口册),三岁一造籍(户口册),用来和上期的帐籍相比对。地方政府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对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九年。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帐籍制度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说明“租”、“庸”、“调”的内容,并评价租庸调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