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 ④①③⑥②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③⑤②⑥④①   D. ⑥④①③②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灰烬(jìn)   瓜蔓(wàn)    发轫(rèn)    峥嵘岁月(zhēng)

    B. 黑魆魆(xū)   饿殍(piǎo)   乌桕树(jìu)     强劲有力(jìn)

    C. 窈窕(yáo)   赭色(zhě)    田塍(chéng)    面面相觑(qù)

    D. 诳语(kuáng)  恣意(zì)     愧煞(shà)    铩羽而归(sh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慰籍   炫耀   潦倒   怡笑大方   B. 笔竿   跋涉   消谴   容销金镜

    C. 悲怆   矫饰   震撼   恪尽职守   D. 雾霭   蜇居   惶惑   得失具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浸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B. 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 芜湖那个面临破产的公司在改制以后,理顺了各种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很快出现了回光返照的良好局面。

    D. 近年来网络文学泛滥,出现一些观点奇诡、情节荒诞、格调低俗的作品,真可谓奇文共赏,点击率非常高,批评的热帖子也比比皆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无到有,中国航母出现在东方的海平面上。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舰”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B. 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C. 55年来,我国核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实现了从以军为主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D. 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运动有着本质区别。电子竞技是相互比胜负争上游,有着明确的回合对抗或时间对抗性,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八篇交流论文的题目,推断出“浙江省第四届名校长论坛”的主题。(不超15字)

    《打造强势品牌学校》 《校不在老,有特色才行》 《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创特色•树品牌•促发展》 《办学特色与特色办学》 《学校特色教育及其支点》 《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国际人才》 《以新的教学理念创学校质量品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比如: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等等。请用这种思维方式,任意趣解两个成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通过电脑屏幕阅读一页页的网络文章,看似与阅读一页页的印刷文章差不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表明,所有的阅读都是涉及多种感觉的活动,书面作品的物质性感觉—运动经验和文本内容的认知处理过程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更令人不安的是,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教育专家以及网站设计员进行了大量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结论:当我们上网的时候,就进入了一个鼓励粗略阅读、三心二意、肤浅学习的环境。

    2008年,以色列一家名为“点击报告”的公司收集汇总了全球一百万名网站访问者的行为数据,分析发现在大部分国家,人们阅读当前网页的平均时间在十九至二十七秒,其中包括网页内容载入的时间。在网上,不存在气定神闲地从容浏览这回事,我们只是想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搜集信息。同年,一项针对二万七千五百名年龄介于十八至四十五岁的成年人的国际性上网时间调查显示,人们把大约百分之三十的闲暇时间用于上网,其中,中国人上网时间占业余闲暇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四,居世界第一。一方面是长时间的上网,另一方面是每张网页的短暂停留,这恰恰说明了人们在网上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一张网页跳转到另一张。网站上的内容犹如碎布拼成的床单,我们的大脑在神经通路重新排布后,已经完全适应此种安排,而传媒企业针对这一特点所设计的网页更是将之不断地“正强化”,即越简短、越细碎越受欢迎,一种恶性循环产生了。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勒·考恩一针见血的评论:“在能够轻易获得信息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喜欢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内容。”

    互联网空前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却又空前地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这或许是互联网对我们思维产生长远影响的最大悖论了。大部分时候,人们就是在一次接一次的走神造成的分神状态中匆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浅浏览,既没有深度阅读的可能,也没有深度思考的空间,创造性思考更是无从谈起。可以说,互联网的兴盛宣告了浅浏览时代的全面到来。

    科学研究表明,智力深度养成的关键在于形成长期记忆,而长期记忆得以巩固和内化的关键在于专注(精力集中)。以往扮演这一角色的是基于书本媒介的深度阅读,书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作者的文字充当着读者头脑中的催化剂,激发读者产生新的洞见、新的联想与新的领悟,长期的深度阅读甚至可以使人与书本、纸张间产生情感升华。很不幸的是,如今的互联网所鼓励的却是持续不断的精力分散,它以远超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强迫性,让我们在精力投注与精力转移之间疲于奔命,在“忙者生存”的脑细胞大战中,支持深度思考、批判性思考的大脑功能彻底失败了。

    (节选自《浅浏览时代的文明忧思》原载《书屋》2012年9期)

    1.下列不属于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特征的一项是(    )

    A. 从纸面转到屏幕,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方式,它还影响了我们投入阅读的专注程度和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深入程度。

    B. 不存在气定神闲地从容浏览这回事,我们只是想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搜集信息。

    C. 空前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在阅读中不致于分散注意力。

    D. 人们是在分神状态中匆匆完成浏览,既没有深度阅读,也没有深度思考,更无创造性思考。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根据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教育专家以及网站设计员进行大量研究的结论,我们要彻底远离和抛弃网络阅读方式。

    B. 中国人上网时间占业余闲暇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四,居世界第一,说明中国人特别喜欢这种简短、支离破碎而又令人愉快的阅读方式。

    C. 互联网的兴盛宣告了浅浏览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已经没有了深度阅读的习惯。

    D. 书本媒介时代的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更能够激发读者作深入的思考和创造。

    3.根据文意,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明湖之春

    老舍

    ①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②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③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④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⑤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大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⑥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者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⑦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塔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⑧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注)亢德先生:即陶亢德,老舍先生的好友,时任《宇宙风》杂志编辑。《大明湖之春》即是由他出题目向老舍先生约的稿。

    1.请写出高中课本中学过的老舍的散文篇名__________

    2.文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3.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作者笔下春天和秋天的大明湖各有什么特色。

    4.文章结尾处,作者说“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用不少篇幅“说了大明湖之秋”的原因,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5.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请就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做出赏析。

    ⑴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

    ⑵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②,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旁午:交错;纷繁。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   B. 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   适:适合

    C. 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D. 朝廷方更化立法        更化:改革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寡求而不争           蟹六跪而二螯

    B.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古之学者必有师

    C. 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            凌万顷之茫然

    D. 故具载其说                  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 文中借他人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C. 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D. 文章第三段以议论的方法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

    5.把下面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却可以从______、_____看出“山”在其中。

    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4)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渺渺兮予怀,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