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17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 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 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 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 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普罗泰格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7 题
  1. 13世纪,以法国为主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新文化萌发之际,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多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古典文化最早在西欧复兴

    B. 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C. 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 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承继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 朱熹

    B. 程颐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B. 法家的严刑峻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B. 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C.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D. 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

    C.依法治国          D.君主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 “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 “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 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 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 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 仁者爱人

    B. 兼爱、非攻

    C. 王道之纲

    D. 无为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具有民主色彩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就体育老师的行为议论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说:你说的不对,老师这是负责任,不是太狠,是太好了。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 普罗泰哥拉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德性是人的本性,……(但)人并不是生来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下列主张与上述言论基本一致的是(   )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幸福

    C. 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 美德即知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518年,马丁·路德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认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t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 肯定了王权高于教权

    B. 动摇了上帝的神圣地位

    C.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束缚

    D. 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14一18世纪,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材料一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依据第三种权力,王侯或官府处罚犯罪或裁决公民中的讼争。人们称第三种权力为司法权,而第二种权力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定会担心,同一个人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同时加以执行。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不复存在。因为如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变成了压迫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和反对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4)材料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至宋代,思想史上出现了理学思潮,在人性问题上,理学家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是一致的,但是,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

    请回答:

    (1)材料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对历史史料的解释?

    (2)材料中哪些属于材料作者的历史评价?

    (3)理学家认为人性中的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请推断理学家“去蔽”的结论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去蔽”的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