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情景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小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训诂(gǔ)   恶梦 (è) 寂寥(liáo) 名媛(yuàn) 少安毋躁(shāo)

    B. 狷狂(juàn)博取(bó) 潜伏(qiǎn) 颠簸 (bǒ)  披沙捡金(jiǎn)

    C. 篡改(cuàn)梵文(fán)通牒 (dié) 黄膘马(biāo)源远流长(yuán)

    D. 偾事(fèn) 胡诌(zhōu) 摒弃 (bìn g)乐陶陶(táo)徇私枉法(xù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金圣叹,中国颇负    的文学批评家,才气纵横,性情狂傲。他选录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近六百首进行细致点评,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或    ,或借题发挥。《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    ,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A. 胜名   醍醐灌顶   笔走龙蛇

    B. 胜名   鞭辟入里   笔走龙蛇

    C. 盛名   鞭辟入里   妙笔生花

    D. 盛名   醍醐灌顶   妙笔生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经得起重复。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①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

    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

    ③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

    ④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

    ⑤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

    A. ①⑤③②④ B. ①⑤③④② C. ②①⑤④③ D. ②①⑤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展增进了中日两国书法艺术家的友好往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B. 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稳步推进,应用也已走出国门,不仅服务亚太地区,而且逐步向全球提供服务。

    C. 从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算起,截至4月11日,已有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机构和单位正式挂牌亮相,迎接新身份。

    D. 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是他给自己定下的“铁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不一样的。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 《张衡传》中“贯六艺”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D. 南朝民歌《孙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明太祖平武昌,即议律令。吴元年①冬十月,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珮,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谕之曰:“法贵简当,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夫网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每御西楼,召诸臣赐坐,从容讲论律义。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又恐小民不能周知,命大理卿周桢等取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编,训释其义,颁之郡县,名曰《律令直解》。太祖览其书而喜曰:“吾民可以寡过矣。”

    洪武元年,又命儒臣四人,同刑官讲《唐律》,日进二十条。五年,定宦官禁令及亲属相容隐律②,六年夏,刊《律令宪纲》,颁之诸司。其冬诏刑一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及成,翰林学士宋濂为表以进,曰:“臣以洪武六年冬十一月 受诏, 明年二月书成。篇目一准于唐:曰卫禁,曰职制,曰户婚,曰厩库,曰擅兴,曰贼盗,曰斗讼,曰诈伪,曰杂律,曰捕亡,曰断狱,曰名例。采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律百二十八条,旧令改律三十六条,因事制律三十一条,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合六百有六条,分为三十卷。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九年,太祖览律条犹有未当者,命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详议,厘正十有三条。十六年,命尚书开济定诈伪律条。二十二年,刑部言:“比年条例增损不一,以致断狱失当。请编类颁行,俾中外知所遵守。”遂命翰林院同刑部官,取比年所增者,以类附入,改《名例律》冠于篇首。

    (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九》)

    (注)①吴元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一年为自己建了一个字的年号“吴”。②亲属相容隐律: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亲属可以相互包容隐瞒犯罪,法律不予制裁或减轻处罚。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类聚成编               编:册子

    B. 掇《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   掇:编辑

    C. 俾中外知所遵守           俾:使

    D. 取比年所增者             比: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颁之郡县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B. 臣以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受诏       以致天下之士

    C. 俾中外知所遵守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D. 改《名例律》冠于篇首         故燕王欲结于君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庆/亲加裁酌

    B.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庞/亲加裁酌

    C.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烷亲加裁酌

    D. 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疣/亲加裁酌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明太祖平定武昌之后,就下令朝中大臣二十人为议律官修订法律,并亲自召见诸臣,讲论律文要义,表明皇上对修订大明法律极为重视。

    B. 通过二个月的努力,议律官们修成律令,共有法令-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简称为《律令直解》,并颁发这些册子给郡县。

    C. 在《唐律》的基础上,刘惟谦等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三十卷的《人明律》修成,但以后并没有停止增删,直到洪武二十二年才算基本修定。

    D. 选文简述了明太祖诏令修定人明律令的事情,所关涉的律文名目繁多,参与人员众多,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却写得清晰明了。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

    (2)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

    (3)除翻译第一句中“因”的用法,请举例分析“因”的其他五种用法。(易混易错题组)

    (4)除翻译第二句中“焉”的用法,请举例分析“焉”的其他三种用法。(易混易错题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②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

    (1)第二则材料中的“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析孔子和庄子对“言”的观点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有一句“_________________”,借助动物作喻,说明天地广阔,慨叹生命何其短促。

    (2)《卫风 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桑枯叶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感慨良深。

    (3)《蜀道难》中李白写景由静而动,水石激荡,山谷轰鸣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 。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寄黎眉州

    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他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称“黎眉州”。②瓦屋、峨眉:山名,皆四川山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入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C.颈联将自己和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情景交融,动中有静,平淡中寓激情。

    (2)诗歌的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3)鉴赏诗歌语句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驴背上的“状元”

    丁宁

    解放以前,当代的名作家中,怕很少有人像赵树理那样引起那么多的议论和传说。

    我在没有见过他以前,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黑黑的脸,头戴瓜皮破毡帽,身穿土布老棉袄,腰间还捆着一条一尺宽的布带子,每逢开会,必定一手握着旱烟袋,一手伸进胳肢窝逮虱子。如今的人,一听说虱子就害怕,可在战争年代,哪个人身上没有?那时,大家幽默地把虱子叫“革命虫”,意思是,要革命就免不了要生虱子。至于赵树理,成天价和贫下中农泡在一起,而以前的农民,生活苦,条件差,哪有不生虱子的,所以传说老赵身上的“革命虫”就格外多。

    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赵树理生下满一百天时,爹妈为他庆贺“百岁”,特地在他面前摆了十几样玩意儿,任他抓,其中,还向人借了块雪白的“大头洋”,专摆在孩子的小手最容易触到的地方,可是赵树理偏不触它,张开两只小手,一手抓过一支笔,一手抓过一根赶驴的鞭子。他爹见此情景,长长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长大,本应“金榜题名”,可惜错投在咱们贫寒家,只能做个“驴背上的状元”了。果不其然,赵树理自小就和小驴子交上了朋友,识得几个庄户字,少年时,就坐在驴背上编唱本。

    五十年代初期,在作家协会,我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赵树理。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闻名遐迩。令人奇怪,我觉得他和传说中的模样儿差不多,只不过脸不算太黑,可也不白,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显然藏不住虱子。旱烟袋,换上了烟斗,吸着自己烤制的烟丝儿,香喷喷,发出唧唧哝哝的声音。怎么看,都像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只是那双饱鼓鼓的眼睛,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悲天悯人,深藏着智慧。

    有一天,机关来了个看儿子的乡下老汉,坐在会客室等儿子,赵树理进来了,看见老汉,立即递过自己的烤烟,不到几分钟,就和老汉谈得十分投机,当然,话题都是关于农家和农业上的事。老汉说:“看你这老哥,也像是咱们庄稼人?”赵树理点点头。说着,老汉的儿子来了,老汉高兴地给儿子介绍:“看,你这位大叔,也是咱乡下人。”儿子和在场的人都一齐大笑,把老汉笑得一愣一愣。赵树理说起话来,一口浓重的山西腔,带着嗡嗡的余韵。听时必须聚精会神,他词汇丰富,语言幽默,一开口,必定引出别人的笑声。

    有一次,我向他谈起那个“驴背上的状元”的传说,他自己竟从未听说过,但也很赞赏这个故事,他说,虽然是胡编的,可是编的人有点才,因为抓住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他自小到大,确实赶过小毛驴,也确实和小毛驴交过要好的朋友。

    春日融融,他赶着小驴到山地里送粪,回来时,在崎岖的小路上,扯着驴子的尾巴,稍稍打个盹儿,然后高声背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再背《百家姓》《千家诗》。他最感兴味的是上党梆子,常常手拿唱本,一会大嗓,一会小嗓,哦哦呀呀地高声唱。

    秋天到了,又赶上好年成,他和小毛驴穿行在散发着谷香的金色小路上,这时,他哼着动人的民间小曲,小驴在前面走着,四只蹄子踏出轻快的节奏,他两只手各握着一根削制得滑溜溜的短棍,当作锣鼓槌儿,在小驴屁股上那块三角形的护皮上,欢快地敲击着: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敲到得意的时候,小驴子也兴奋得腾起后蹄跳跃起来。凡打击乐器,赵树理件件精通,这一整套本事,都是在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

    记不得哪一年,他被邀到一个区的文化馆,给业余作者作辅导写作的讲座,去时,人还没到齐,他发现室内摆着一套锣鼓,便情不自禁敲打起来,大鼓咚咚,小鼓哒哒,锣也响了,镲也响了,口中也在打着鼓点,只见他全身各个部分都在舞动,眉在飞,色在舞,满脸的肌肉,也在有节奏地颤动。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激动人心的“交响乐”中。却不知,会议室里,早已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本来是二三十个人听讲,一下子变成几百个。他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拉得一手好二胡,也会弹三弦,那“工尺”符号的古乐谱,也很精通。这大约不会都是在驴屁股上练出来的,但可以想见,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据说,他在参加革命以前,家乡凡有红白喜事,他总是吹打乐器的首席演奏者。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多次写道赵树理“像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是咱们庄稼人”“乡下人”,突出了赵树理农民作家的特点与情怀。

    B. 赵树理早年劳动时,赶驴送粪回来背诵《论语》《百家姓》《千家诗》以及“手拿唱本”高声唱戏,说明了他的勤奋和努力。

    C. “这一整套本事,都是在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风趣地说明在早年的农村生活中赵树理学到了许多打击乐器方面的本事。

    D. “我”所见的赵树理与传说中有很多不同,如“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说明赵树理的生活环境、写作方向有了变化。

    2.结合全文谈谈“驴背上的‘状元’”的意蕴。

    3.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色,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4.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可以从哪几个角度着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多角度立意。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在某个春节迅速火了起来。人们被小苔花“也学牡丹开”的精神深深打动,同时,也有些网友将诗句略加改动后,立时又翻出了新意,如“苔花如米小,也如牡丹开”,一个“如”字,表明了生命微小,却姿态烂漫,不输牡丹的盎然精神。

    请你仿照网友的形式,改动诗句后半句,翻出另外的新意,并对改动诗句立意作出20字左右的诠释。

    (1)苔花如米小,       :诠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花如米小,       :诠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花如米小,       :诠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