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null 1 题,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A. 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 社会风俗的西方化

    C. 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 对“文明结婚”的抵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科考功名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俄国二月革命时,社会革命党有八十万党员,孟什维克有二十万。布尔什维克到1917年4月仅有八万人,那时列宁等党的领导人有的在国外,有的在流放地,在国内的布尔什维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种情形导致了二月革命后

    A. 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

    C. 凸显出无产阶级政党暴力夺权的迫切性

    D. 政党纷争导致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延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2 题
  1. “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说明

    A. 清政府主动谋求社会变革

    B. 民主共和制成为必然趋势

    C. 封建的专制制度行将结束

    D. 袁世凯创建民国临时政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农村市场获得发展

    B. 海上贸易居于主导

    C. 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 区间贩运异常繁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孙德常等人著的《天津近代经济史》中记载:“1909年开设于芥园的北洋火柴公司,1919年扩充资本30万元,增设分厂于南开马场道,总的产量达到15000箱。原华昌火柴公司于1917年与北京的丹凤火柴公司合并,改名丹华,在天津设分厂,资本为25万元。”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B. 中国近代火柴工业发源于天津

    C.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 限制了皇权滥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朱熹是理学定型的关键人物,朱熹论“理”,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万理皆实”。据此,下列关于“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 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以求贯通

    C. 重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

    D. 求理途径是发明本心,以求彻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96年7月1日,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德国民法典》,其中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联邦议会具有独立的立法权

    B. 注重保护容克贵族阶层的利益

    C. 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

    D. 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

    A. 现代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浪漫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生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

    A. 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B. 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C. 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

    D. 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 倡导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 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 民主共和   B. 贵族共和   C. 君主立宪   D. 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

    A. 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

    B. 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

    C. 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

    D. 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康有为承续了自龚自珍和魏源以来重视时势变易的今文经学历史观,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依材料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

    A. 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

    B. 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

    C. 包含了唯物史观的成分

    D. 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繁荣发展

    ②工业结构的改善

    ③工业建设发展迅速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提出:“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的实质是

    A. 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B. 促进经济综合平衡发展

    C. 反思中共八大所确定的国内主要矛盾

    D. 缓解产能过剩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意大利学者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的《民法大全选译:物与物权》中的部分内容,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帝国注意保护境内居民的私有财产

    B. 罗马法有意谋求疆域内诸民族有序共处

    C. “万民法上之物”主要限制外邦人使用

    D. 罗马公共场所都有“不适用共享”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一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3年,苏联开始推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按固定价格给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赫鲁晓夫上台后取消了义务交售制,代之以国家采购制,即利用商业系统对农户剩余农产品实行统一采购。这一制度的转变

    A. 部分承认市场的作用

    B. 完全突破斯大林体制

    C. 注重了调整工农业比例

    D. 为工业化提供更多资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

    A. 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B. 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危机

    C. 导致英国财政不堪重负

    D. 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的东山再起……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 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C. 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D.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起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突破与创新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联系与区别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正相对立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家往往在强调“民本”的同时,又强调“君主”。因此,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者同时也是君主主义者。

    ——俞可平《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无,没有)不合。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

    (2)材料二在“民”的认识上有何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在18世纪晚期的美国是如何体现的?

    (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其中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的区别”,选择材料三中的任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是条长江大河,永远向前流动。在历史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经历两次大转型,从封建转变到帝制,从帝制转变到民治。“第一次大转型”自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前后"转"了二三百年之久才安定下来!政治社会的转型是一转百转的。自此这一模式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一成不变的延续了两千多年。到鸦片战争期间这一模式逐渐维持不下去了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下,我们传统制度被迫作有史以来“第二次政治社会制度的大转型”。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解读材料,选择其中一个转型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