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 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C. 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 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B. 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转,这属于引申论证。

    C. 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这属于举例论证。

    D. 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 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C. 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D. 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他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样。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

    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但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祖父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自己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 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 “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D. 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2.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暑期将至,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安排暑假游学项目。所谓游学,是一种将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方式。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丰富孩子的暑假。近年,游学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纷纷加入游学队伍。

    据统计,2017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约8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而且,通过海外游学接触海外教育的人群已由原先出国留学为主的高中毕业生或是本科毕业生,快速扩展至中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群体。

    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让孩子报名去游学无可厚非,但游学越来越低龄化,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也去游学,年龄尚小的孩童,是否适合于海外游学,这值得商榷。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967名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的调查,53.4%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因自理能力差,不能照顾好自己;52.0%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小,去游学容易出现安全问题;29.1%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导致孩子之间相互攀比。

    海外游学项目,绝大部分消费并非孩子目前所需,也非学校要求,却是有关机构的热炒。海外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甚至有家长认为不让孩子去游学,对不起孩子,也丢面子。

    其实,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并非“海外游学”一条路。家长应理性消费,量力而行,仅抱有“别人去了,我们也得去”的想法,很容易变成“到此一游”。 

    (选自潘铎印《“海外游学”要量力而行》)

    材料二:

    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

    用户参加国际游学的收获

    (选自《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70后、80后家长针对子女教育观念的变化,游学市场增速明显。但游学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一些旅游平台与教育机构推出的游学产品有“游”无“学”,价格畸高,内容注水,加之家长之间盲目攀比,游学市场一片热闹的背后,质量令人担忧。

    目前,海外游学市场行业门槛低、缺乏标准,大量机构涌入使整个行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业内人士张亮告诉记者,普通海外旅游产品毛利率一般在5%至10%左右,而海外游学产品则可以超过30%,高额利润空间对从业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据了解,在一些国家,游学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和体系。在美国,正规夏令营任教的老师需要先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再持证上岗。在日本,游学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等机构会提供大量专业游学方案和服务。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国际游学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我国游学机构、从业师资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等则基本处于监管盲区。我国可借鉴一些国家的专门条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机构资质、服务规范、师资监管等明确规定,重要的是要明确教育、工商和旅游部门的职能范围,同时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考核,让游学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

    (选自《贴“游学”标签旅游产品就能涨价,游学市场质量堪忧》)

    材料四:近日,启德教育在北京发布《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报告以客户服务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及合作机构数据,对小学、初中、高中及本科阶段的学生分别进行调研,勾勒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的模样。

    数据显示,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国际游学目的地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在国际游学时间和价格区间的偏好上,学生和家长最多选择的是2周左右的游学,而4-6万为家长最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占比达到40.85%,这说明家长更看重国际游学的性价比。

    随着游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游学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但目前市场上的国际游学产品不外乎游学类、营地教育类、插班类、背景提升类四大类型。调研结果显示,背景提升类的项目最受欢迎,而营地教育类的国际游学深受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青睐。

    在选择游学时,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与高中、本科阶段的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游学对于留学申请的帮助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为学习和游玩的搭配比例,对于高中和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关注学习部分的课程安排。这体现出身处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游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期待。

    此外,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国际游学时看重的服务也不尽相同。高中和本科学生的家长,更看重与留学申请相关的服务,而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家长,则更关注游学过程中对孩子的陪护照顾。 

    (摘自郝孟佳、兰美娜《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什么模样——大数据来“解码”》)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前不少家长会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来丰富孩子的暑假,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机遇。

    B. 海外游学项目并非孩子目前所需,因为有关机构的热炒,海外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家长应理性对待。

    C. 材料二显示:认为参加国际游学的收获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占其中六成以上,与大多数人选择游学的初衷相吻合。

    D. 材料二显示: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呈多元状态,一半的人出国以进行国际学习文化交流为目的,极少数的人是攀比所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外游学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受访家长对国外游学低龄化的现象表现出担心的心理。

    B. 《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显示:美国是我国学生游学的首选目的地,背景提升类的项目是当前国际游学的宠儿。

    C. 家长选择国际游学项目时更看重性价比,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选择国际游学时看重的服务也有所不同。

    D. 《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是针对国际游学市场做的一份调查报告,立足于规范游学机构的行为,提升我国游学市场的质量。

    3.材料三揭示了我国游学市场存在的哪些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使之健康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延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 贼平。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量移”,古代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安置。文中即有此意。

    B. 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D. 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月份的初一那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 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 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 王守仁身谪贵州,悟道龙场。他认为穷究事物原理以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这就是“道”之所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        (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概述:

    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和思不可以偏废。

    (2)《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要以端正的态度求学,不可以不懂装懂。

    (3)《孟子·公孙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人上下一心、精诚团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   。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   ,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   。所以汉末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王羲之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他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  ),其   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才导致魏晋书法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成为后世书家所尊崇和膜拜。除了出现之初,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 相辅相成   江河日下   雕虫小技   放浪形骸

    B. 相得益彰   日薄西山   雕虫小技   放荡不羁

    C. 相辅相成   江河日下   旁门左道   放荡不羁

    D. 相得益彰   日薄西山   旁门左道   放浪形骸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其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才导致魏晋书法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的对象。

    B. 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成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

    C. 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具备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成为后世书家所尊崇和膜拜。

    D. 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成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的对象。

    3.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也都将其用灵魂深处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

    B. 也都被他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

    C. 他也都将其用自己的儒家思想逐渐消解和吸收

    D. 也都被他自己的儒家思想逐渐消解和吸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以下是某中学五十年校庆时校友代表讲话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错误或不得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今天是母校五十周年华诞,很荣幸能够躬逢其盛并且作为校友代表上台发言。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作为母校三十年前的莘莘学子,我感慨万千。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师们如今已经风烛残年,我和我的同学们也都年过半百,走向知天命的年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看到在校同学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我又看到了无限希望,看到了母校更美好的未来。我代表诸位毕业的校友,祝福在校的同学们能努力奋进,前途似锦;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再谱华章。今后母校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尽管直言,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日前,某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 12 分钟内连续四次让座。他的暖心行为被拍成视频,获得几百万人点赞。

    材料二:近日,某地一位在大学门口做生意的老爷爷,为 7 元一份的小吃,做了个二维码。没想到有些人欺负他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付款转账都是 1 元,还有 0.1 元甚至 0.01 元的!老人对记者说:“我本来以为这里的人有文化、素质高,都靠得住。”

    材料三:某著名演员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他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说‘好事给人家传,坏事不要给人家传’‘遇到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没文化,却有美德。”

    材料四:某地那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知道了老爷爷的事后,感到过意不去,他专门去向老人道歉并送上100 元,说:“不管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有责任,我们应该教育好这些孩子。”老人没有收钱,但被感动得落了泪。

    ……

    材料五: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学力程度。

    要求: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