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基础知识综合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内阅读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学校开展“游览古迹,见证家乡美——红螺古刹一日游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红螺寺”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是  ①  名中外的佛教古刹。它北倚雄伟的红螺山,南照秀的红螺湖。寺周林壑荫蔽,古树参天,藏风聚气,为一方风水宝地,世有“南普陀,北红螺”之说。奇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成就了一方完美殊胜、 尘脱俗的红螺寺。

    (1)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驰  ②绝     B.①驰  ②决

    C.①弛  ②决     D.①弛  ②绝

    (2)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刹(shā)       “美”的第7笔是丿

    B.刹(shà)       “美”的第7笔是|

    C.刹(chà)       “美”的第7笔是丿

    D.刹(chà)  “美”的第7笔是一

    2.一位同学准备去做“红螺寺三绝景”之一“御竹林”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阅读这段文字,结合语境在(甲)(乙)两处分别填上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红螺寺山门前这片竹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年康熙皇帝来寺降香,看到这片在北国生长的郁郁青青,清俊挺拔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随行官员计清其数,共有613棵(甲)他环顾四周,觉数量尚少,特命寺僧要善加管护,以供常来观賞,因此称为“御竹林”。而今,御竹林扩大到百余亩,夏季步入竹林,凉风习习,暑气顿消(乙)冬日步入竹林,满目苍翠,暖意融融。

    A.(甲)逗号  (乙)分号     B.(甲)句号  (乙)逗号

    C.(甲)句号  (乙)分号     D.(甲)逗号  (乙)逗号

    3.游览御竹林后,一位书法教师即兴写下“御竹寻幽”四字,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一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属于行书,运笔通畅,疏密有度,体现出百株御竹的潇洒俊逸,翩翩君子风度。

    B.属于行书,用墨饱满,用笔刚劲有力,体现出百株御竹正直,坚韧挺拔的风骨。

    C.属于行书,折笔圆转代方,体现出百株御竹弯而不折,折而不断的柔中有刚的气节。

    D.属于行书,笔画洒脱,活泼飞舞,奔放不羁。预示着百株御竹繁衍生息,绵延不绝。

    4.游览后,一名同学在微信群中发表美篇,下面是美篇中的一部分文字,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①秋天的傍晚,伴着余晖,邂逅红螺寺古树藤萝,是欣喜更是惊叹。

    ②雌雄银杏,雄树高大强劲,雌树端庄秀美。他们相守千年,没有刻意亲密缠绵,只是默默相视,在日出日落的光阴里,诠释爱的誓言。

    ③晩风轻拂,金灿灿的叶子随风飘落。每一片叶子,虽没有春花的俏丽,夏荷的幽香,却有着春夏的沉淀,芳华的凝聚,为深情的晩秋平添一抹绚丽颜色。

    ④紫藤寄松,令人叫绝。两株碗口粗的藤萝虬龙般缠松而上,松藤相依。松树给藤萝以力量,藤萝为松树添妩媚。站在树下,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五月胜景:郁郁葱葱的松枝上,开满串串紫藤花。从山腰向下俯视,犹如一汪碧波清潭上腾起紫色云烟。他们和睦相处,相得益彰,共度千百个春秋,打破了“藤缠松,松难生”的偏见。

    (1)结合“紫藤寄松”这一景的内容,你认为“相得益彰”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读过这美篇,有四位同学分别写下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年古树,虽饱经风霜依然挺拔俊俏,形销骨立,面对他们,我们这些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莘莘学子,也会自惭形秽。

    B片片金叶飘落,闪着阳光的色泽,带着对枝干的眷恋,怀着对梦想的追求,轻轻投入大地的怀抱,化作春泥。

    C.紫藤寄松,是刚与柔的完美结合。遒劲的藤蔓犹如巨龙盘缠在玉柱般的松干上,舒展延伸,迎接八方来客。刚柔相济是中华民族的处世精髓。

    D.紫藤寄松成为古刹绝景之一。不仅因为五月天赋予它绚丽的色彩,还因为它和紫藤相依相伴,相互包容,成就一段佳话。

    (3)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美篇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雌雄相守,  ①  ,诠释爱的  ② 

    刚柔共生,  ③  ,彰显和的  ④ 

    A.①荣雅互衬  ②真谛  ③时光流连  ④内涵

    B.①时光流连  ②内涵  ③荣雅互衬  ④真谛

    C.①时光流连  ②真谛  ③荣雅互衬  ④内涵

    D.①荣雅互衬  ②内涵  ③时光流连  ④真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1)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在《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水调歌头》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不仅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缘由。也表明了词人中秋对月,心中难抑对手足兄弟的思念之情。

    B.词的上片以问月开篇,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又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他情感的波澜起伏。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词人却因被贬内心压抑痛苦难以入眠。

    D.词的下片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为议论,情感变得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情感热烈而奔放。

    2.苏轼在这首词下片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又自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他的回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太守游而乐/言听计从     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

    B.往来而不绝者/滔滔不绝     负者歌于途/负荆请罪

    C.醒能述以文者/以礼相待     宴酣之乐/安贫乐道

    D.临溪而渔/临危不惧      野芳发而幽香/一言不发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甲)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精神不振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析】
    此句表面写的是太守因酒而醉,实质太守是因山水美景而醉,因把滁州治理的境泰民安、年丰人乐的欢喜而醉。

    (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理【解析】
    此句以太守的快乐衬托人们的快乐,委婉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理【解析】
    此句点明了“醉翁”的深刻含义,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并引领了下文的写景。

    3.以民为本是为官者造福百姓的前提条件。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分别说说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欧阳修和郑燮两位为官者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犊。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  ②任:承担责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英雄形象,如宋江、林冲、武松……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他的主要经历,来说明小说表达的主题。(1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怀柔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小县城,总体经济规模很小,整体实力薄弱。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县)人民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经过70年的奋斗与实践,怀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姓幸福感逐年增强。

    图一:怀柔区财政收入统计表   图二:怀柔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表

    图三:不同时期耐用消费品情况

    (材料二)

    自上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这座山水之城,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

    1995年,怀柔迎来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突然间被推到了世界舞台的怀柔,在153天的______________(筹备  筹划)时间里,完善了会议设施,扩大了邮政规模,提升供电品级,增添了餐饮服务等项目。对比传统速度,这一轮怀柔城市建设提速10年!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在怀柔胜利闭幕。人们惊诧于周到全面的会议保障的同时,也不由得对怀柔民众生活的提升大加赞叹。怀柔区全面提升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水平,满足了怀柔未来十年发展建设的需要;2017年国际会都全区完成景观照明、园林景观改造提升、重要道路环境提升等30余项工程;启动雁栖小镇项目,定位雁栖湖国际会都及怀柔科学城的生活服务及休闲娱乐配套,填补人们“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打造成具备国际交往功能的人文特色小镇。

    (材料三)

    为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怀柔区先后投资2亿元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民步出家门10分钟就能到达文化活动站、图书室等文娱场所,享受“十分钟文化圈”服务。特别是以怀柔图书馆为中心,镇乡、村284个益民书屋为辐射点的覆盖全区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让村民家门口借阅50余万册藏书不费任何力气,进城借书倒成了“笑话”。

    每到月上柳梢,桥梓镇北宅村文化活动站人气儿都超旺,村民都是随便扒拉几口饭就赶到这看演出。戏曲、歌舞、相声、小品等新老节目会悉数登场。“演员都是街坊邻居,演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看起来就是有意思!”村民们对“草根们”的表演津津乐道。村民们说:“以前没有啥娱乐,顶多就是打打麻将、串串门子。现在好了,村里文化站大片看、有书看、能网上……赌博的村民少了,大家都愿意到这儿感受新生活!”

    1.阅读(材料一)中的文字和三个图表,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语句。

    2.根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及(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会议会展被写入了怀柔的发展蓝图     筹备

    B.怀柔将会议会展写入发展蓝图      筹划

    C.会议会展被写入了怀柔的发展蓝图     筹划

    D.怀柔将会议会展写入发展蓝图      筹备

    3.依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怀柔百姓幸福感逐年增强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山乡篾匠》,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秦巴山区深处,寥寥炊烟升起的时候,背着竹背篓,头上缠着青布巾的篾匠,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开始走村串户找活路。

    ②清晨,浓雾笼罩的山村响起吆喝声:编竹篓篓、竹背篓,补竹——晒席、竹——撮箕喔—一是篾匠手艺人上门了,主人赶紧端着饭碗迎出来,应承着:快屋里坐。篾匠放下背篓,主人同他坐在条长板凳上,递上纸烟,朝霞的斑斓里有了浅浅的影子。篾匠眯着眼睛,淡淡的青烟遮住了他沧桑的脸庞。他走过去拿起立在街沿门上的烂了一个洞的簸箕,眯着眼睛说:我来补补。

    ③主人指了指屋后的一片毛竹林,篾匠拿上砍刀选了一棵竹子,锯短剖成指头宽的竹片,再换篾刀劈成细篾,用篾刀刮平整。这时候,整个院子都是竹子的味道,柔软、清香。细篾刮好后,篾匠在背篓里找出他的宝贝东西——篾舌。篾舌是一条长十几厘米、宽一两厘米的扁铁条,一头平一头尖,尖的一头镂条小沟。只见篾匠左手把篾舌穿过密实的编打层,右手把进补的篾片从篾舌上面的口上插入,左手抽出篾舌,把进补的篾片乖乖地带过来。一会儿,烂了的簸箕就补好了。

    ④“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篾匠师傅买了去,做成物件用途广。起青削黄做凉席,铺在床上四方方……”这曲调熟悉,像山歌一样飘在山沟沟里,篾匠师傅眼里闪烁着亮亮的光芒。

    ⑤我们家熟识的篾匠唱不出山歌。他是个哑篾匠,不唱山歌,但山歌在他心里。八十年代的山村,一副蒸笼是值钱的家当了。那时家里过年蒸馍,母亲要到邻村去借蒸笼。一年冬天,父亲一咬牙:“请篾匠来扎一副。”

    ⑥哑篾匠背着背篓来我家,初冬的阳光刚跃出山头,一抹阳光跟随他进了我家院子。他一边说着含混不清的话语,一边用手比划,和父亲交流。父亲说:“慈竹就在屋后呢。”篾匠从背篓拿出砍刀,去竹林里选竹子。我跟在他身后,帮他扛砍好的竹子。篾匠“呀呀呀”夸我。我笑,他也嘿嘿笑。

    ⑦把竹子扛回院坝,父亲已经在院坝里生起了一堆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的柴火映红整个院子柴火旁煨着一壶老鹰茶,父亲对篾匠说:“茶水煨上了,渴了,就喝。”篾匠“啊啊”应承着,点上一杆叶子烟,含在嘴里,开始忙起来。从锯开始,把一根根选好的竹子劈成蒸笼格的竹片,又将它们剖成蒸笼盖的篾条,变成蒸笼的外框……

    ⑧篾匠背篓里有许多家什,弯刀、锯子、撮子、拉钻,还有用竹子做的各种小狗、小竹塔子、小虫子等玩意儿。我有空就往篾匠的背篓里瞅,总想看那些乖巧好玩的小玩意儿。可是,篾匠不喜欢我靠近他的背篓,一靠近,他就开始“啊啊啊”喊叫,一次我定定立在他背篓旁,问他:“叫个啥呢?”

    ⑨他先是“啊”一声,指着背篓摆摆手,然后又是一连串“啊啊”声,比划示意我去看书。我笑了笑,懂了,他是说:“读书才有大出息。”我站在初生的朝霞里,给他朗诵《杨家岭的早晨》,他衔着青瓷叶子烟袋,眯着眼睛,望着红彤彤的阳光,眼里满是欣喜的光芒。他“啊啊啊”表达着自己的激动和赞许。

    ⑩一切准备好了,篾匠把柴火生大了,他要把准备好的竹片放在火上烤。烤好一面,再烤另一面。这时候,他有空歇歇了,蹲在火堆旁,大口大口喝着老鹰茶。有时,也随手用那些零碎的细竹丝,三下两下就编织好一只蚂蚱或一只小狗递给我。那时候,我觉得篾匠师傅是那么神秘,好像他啊呀不成语的言语,都有某种魔力和韵味。

    ⑪烤好的竹片滚烫,篾匠要趁热拉成圆圈。他用厚布垫上,一头拉在手上,一头踩在脚下,使劲拉手上的竹片,脚顺势移动,最后把拉过的竹片两头接上,木夹子夹住,再调整几下,竹图就圆了起来。做蒸床最讲究,着床的竹片隙缝小指那么宽,窄了,蒸汽上不来;宽了,气全跑顶上了。这时候,篾匠师傅要吸上一口叶子烟,在心里琢磨,眯着眼睛。没有固定的隙缝尺寸,一切尺寸都在他的心里。用篾刀砍一口子下去,顺着口子剔开一隙缝。好了,就是这样一个尺寸的隙缝了。

    ⑫三床蒸笼做好了,篾匠依次把蒸笼码好,盖上蒸盖,圆圆的蒸笼立在院坝里,他长长出了一口气,对着远处的山峰“啊啊”吼起来,他吼的是“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起青削黃做凉席,铺在床上四方方……”吗?没有人知道,山谷回荡着“啊啊”的回声。

    ⑬蒸笼扎好了,那一年过年,我家蒸的蒸馍格外香甜。篾匠走时,从背篓里拿出一个小竹塔送给我,好多年后我才看清竹塔下还刻有四个字:好好学习。我一直珍藏着他给我的这份美好祝福,只要我坐在书桌上看到那小竹塔,那份美好和温暖迅速笼罩了我,心里不由得就燃起一种炽热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①-④段写篾匠师傅走村串户找活路,修补破了洞的簸箕;⑤-⑫段分三个层次写哑篾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编好蒸笼;⑬段写哑篾匠留给“我”的温暖记忆。

    2.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将自己的疑问、点评、心得等用精炼的语言记录下来加深理解。请你从文章中挑选一处你最欣赏的语句进行批注。

    语句:

    批注:

    3.读完全文,你从山乡篾匠的身上得到了哪些启迪?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西方寓言对此作了阐释:“一群身上长刺的豪猪聚在一起过冬,离得太远会失去温暖,挨的太近彼此的刺又会扎着对方,只有在不相互伤害的前提下互相趋近,才既能保持群体的温度,又避免相互刺伤。”而这个合适的距离,其实说的正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

    ②和而不同意味着平心静气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接纳对方的观点。“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大哲学家卢梭如是说。由于各种原因,朋友间难免会出现争论,这时就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也就是说,要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朋友,朋友不听也就算了,不要再说。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朋友数,斯疏矣”,朋友之间一味强求一致,“同而不和”,只能招致侮辱。

    ③和而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精诚合作。也许会有人说:“‘道不同,不相与谋,’”人们的出发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怎么可能有合作的基础呢?”但是,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和而不同、精诚合作的典例:他们一个是自学成才的“泥腿子”,一个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的高材生;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一个以三民主义为原则;一个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一个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而努力。但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两位英雄各率领部队密切合作,共同打击进犯的日寇,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亡的凯歌。即便是在内战期间,两人虽各为其主,都不幸被对方打伤,却依然彼此惦念。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同样为改变中国现状而奋斗的共同信念,使两人结下了跨越阶级的革命友谊。

    ④和而不同意味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万物的气度。“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吕不韦博览群书,汲取百家之长作《吕氏春秋》,终为后人称赞;董仲舒汇儒、道、墨三家之精华,终成一代硕儒。一个人只有和而不同,广泛地接受各种观点,并吸取其合理内核,才能达到人生中至高的层次。一个社会若是一味求同,则一定会损害多元文化的发展。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使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新文化运动中的盲目西化和全盘否定儒家思想的倾向,都对和谐文化的共生和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⑤所以,时至今日,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大到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对于现代人依然有着清晰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建立一个和谐多元的世界、和谐多元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1.读完文章,你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阅读选文③④段,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3.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如何体现和而不同的思想。

    (链接材料)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特别强调:世界各国要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尝试和成就,允许各国以不同方式和路径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世界变成文明互鉴、共同进步的世界。这一理念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不断丰富,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题目一:

    水过留痕,雁过留声,在已逝的岁月中,总有一种东西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怎么也忘不掉,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种味道,一个眼神;它也可以是一份思念,一份感动,一份悔恨……

    将“忘不掉的__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目二:以“病毒奇遇记”为题,采用第一人称,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