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7 题,选择题 3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7 题
  1.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刘少奇在6月至8月秘密访问苏联期间,在致斯大林的书面报告中对人民民主专政作了说明:“工人阶级要向资产阶级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斗争,才能保护工人阶级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利益。但同时,还要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必要的和适当的妥协与联合。”刘少奇这一说明

    A. 旨在争取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持

    B. 形成中共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思路

    C. 促成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D. 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下政策的灵活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占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B. 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 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 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 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B.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活动

    C.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D. 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B. “另起炉灶”的方针

    C. “一边倒”的方针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A. 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

    B. 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 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 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C. 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 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A.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 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

    C. 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 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当时美国

    A. 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 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

    C. 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 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B. 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B.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联大”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 “上海五国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A. 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

    B. 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

    C. 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

    D. 访华期间即与中国建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B. 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新特点

    C. 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 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4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G20领导人峰会等重大活动。以上外事活动内容属于

    A.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B. 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D. 反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这期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但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关系准则,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原因不包括

    A. 它是中国在外交实践中提出并成功运用的外交方针

    B. 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

    C. 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各国的国家利益

    D.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

    A.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挤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以成熟的姿态面对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经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作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如何理“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开始“主动向世界开放”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逐步向世界开放”的具体做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固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1954年)

    材料三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195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方针。

    (2)材料二中“原则”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会议”在何地召开的?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与一些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会谈时,反复强调“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56年波匈事件中,毛泽东首次对苏联提出,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到相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并在调解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的冲突中加以运用并获得成功。

    ——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外界舆论称上合组织为“东方北约”,既是对上合组织的误读,也是毫无根据的。中俄在西方来说是两个战略上的对手,中俄的合作,自然而然会想到会针对西方、针对北约,所以冠了“东方北约”这样的名称,实际上合组织在合作过程当中理念是非常清楚的。

    ——陈致中《中国周边舆情调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后的具体表述,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国际关系发展的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关系和合作模式两个视角,说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