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传说中,他主持的一系列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组”这里的“他”是

    A.尧 B.炎帝 C.舜 D.黄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晓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医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下列属于其医学成就的有

    ①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②发明了“麻沸散”  ③创造出“五禽戏"

    ④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⑤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一部史书的评价,这部史书的作者是

    A.屈原 B.老子 C.司马迁 D.李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璧之战 D.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读图说史:读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常.改国号为晋

    A.司马睿 B.孙权 C.司马炎 D.刘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下列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A.草木皆兵 B.卧薪尝胆 C.投鞭断流 D.东山再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下列政权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曹魏  ⑥北魏

    A.①②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洛神斌图》 C.《论语》 D.《春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作品的赞誉

    A.祖冲之 B.王羲之 C.顾恺之 D.华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匙:

    材料一  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款物上交国家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官役使70多万,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他”的统治有何特点?

    材料二  (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人救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废除肉刑,重视“以德化民”.

    ——据《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汉高祖”是谁?材料二反映了汉朝初年实行的哪一政策?

    (3)这一政策的长期实施促成了哪一盛世景象的出现?

    材料三  《后汉书·刑法志》记载,在光式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出现的什么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开通于什么时候?它的起点是哪里?为开通此路线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2)沿着丝绸之路,中国哪些技术西传?西域哪些宝贝东来?(各举一例)

    (3)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哪一事件?史书记载“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的娜一项规定?

    材料二  (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董仲舒对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材料二反应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其中“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是采纳了谁的建议?

    材料三:

    1

    禁胡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

    (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貌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