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单选题 23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

    A.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B. 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 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 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女子仅为男子之牺牲,甚焉者男女同为家族主义之牺牲,故所组成之家庭,无生气无精神……结婚当始于男女之恋爱。”这一观念出现在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义和团运动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材料所述现象

    A.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

    C.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 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A. 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   B. 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

    C. 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   D. 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麦克马洪(1808—1893)元帅签署了一项公告:“巴黎居民们,法国军队来解救你们了。巴黎自由了!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起义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该公告表明

    A. 法兰西第二帝国已宣告灭亡

    B. 巴黎公社曾在巴黎实行专制统治

    C. 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

    D. 巴黎公社革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统计,1858—1911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

    B. 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

    C. 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25亚士的罚金。”有一天某人的葡萄蔓(藤)被砍了,告到法官那里,法官因他告的不是树,就不予受理。上述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A. 内容详实具体

    B. 法律程序严格

    C. 过于注重形式

    D. 保留习惯旧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

    A. 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

    B.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C. 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

    D. 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的 主要信息是

    A. 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 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 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 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 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 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 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B. 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C. 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

    D. 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A. 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 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C. 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 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著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这反映了中国

    A. 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 极力打造国内外建设环境

    C.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映出雅典

    A. 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 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

    C. 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 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深圳胜利举办,这为中国南京成功举办2014年世界青奥会提供了经验。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A. 图l: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图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 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了农民利益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改变了经营方式

    D.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 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 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 “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 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A. 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 科学精神高涨

    C. 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 人文精神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处在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的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的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崇拜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晴外交面临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制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念,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外交失败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综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3)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只有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极其特殊的原因,才能解释作家们的事业,以及这项事业的成功。伏尔泰精神久已问世,但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四  要充分体现国家软实力的精神力量的强大,则需要一流哲学家的智慧和一流思想家的引领。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

    (1)董仲舒、朱熹是怎样“建造”新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的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士大夫群体“先觉”“先行”的表现和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家是如何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至1937年,虽然国民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却努力继承孙中山先生重建国家的遗志。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与推行纸币(法币)为合法货币。国民政府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为后盾,从1928年到1929年,同美、德、英、法、日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根据这些协定列强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陇海铁路在1934年延伸至西安,1936年粤汉铁路竣工,铁路路网从八千公里延伸至一万三千公里。各省公路建设、现代航空、水上轮渡事业都有骄傲的发展。工业化方面,一些轻工业如棉纺织业、面粉制造、钟表、水泥和化工制造等领域也出现颇大的进展。但是,国民政府忽视了古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困苦。国民政府未达成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年复一年的预算不平衡导致了滥发纸币,这在后来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促使1949年国民政府的经济崩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现代化的萌动是国际环境影响的结果,但仅仅是一种萌动,无法迅速发展起来。30年代的国民党政府,实施一党专政,排斥民众参与,对民主政治打压扼杀;知识分子的讨论只是昙花一现的理论喧嚣。政府的“贫困化”也是制约这次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这种“贫困化”不仅是财政上的破落,更是中央权威的缺失。国民政府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政权,但内部帮派林立、战乱不断,难有权威和效力。而同一时期苏联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恰恰得益于建立了强有力的政府。

    ——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近代化的主要成就,并概括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仅停留在“萌动”状态的原因。从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目录摘选。

    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

    第十章铁逻辑,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十一章睡狮猛醒,20世纪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

    第十二章顺天乎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

    第十三章东方太阳,亚洲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

    第十四章巨龙腾飞,21世纪世纪经济大国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