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1 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1 题
  1.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 魏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明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A. 人物画

    B. 文人画

    C. 花鸟画

    D. 山水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A. 朱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

    A.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 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小明的同桌考试作弊,小明想找他谈心,这时候他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温故而知新”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 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 实用技术发达

    C.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题文)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屈原的书房场景。其中有可能的是

    A. 书桌上摆放一本《三国演义》

    B. 墙角放有司南

    C. 书柜中有印刷的书籍

    D. 墙上挂着《清明上河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天演论》   D. 《变法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该国家应是

    A. 日本

    B. 英国

    C. 西班牙

    D. 美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 民主共和

    B. 暴力革命

    C. 改良维新

    D. 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下列近代人物中,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进化论的是

    A. 林则徐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严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B. 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 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D. 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 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 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 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 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

    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兹,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  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2)材料二  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3)依据材料三  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在西方后面呢?”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四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往欧洲,对欧洲社会有哪些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与欧洲相比,15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李约瑟难题”的成因。

    (3)材料四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