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 “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 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 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的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 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 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A. 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 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 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 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 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2003年3月17日,中国新闻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考古者称之“天子驾六”。关于“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

    A. 体现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

    B. 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

    C. 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

    D. 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C.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D.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 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B. 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 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D. 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

    A. 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 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 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物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 法国的共和制

    B. 英国的议会制

    C.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利”,“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A.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 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 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 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B. 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 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D. 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 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A. 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B. 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 《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4年1月5日,河北省隆化县发现了一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印制的中国地图,地图正面详细标记了中国各地的交通运输、矿产、农副产品等信息,背面则印制了中国多处名胜古迹的照片。就民主革命而言,该地图的主要研究价值在于

    A. 发现当地历史变迁规律

    B. 为文物古迹复原提供重要依据

    C. 了解当时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D. 揭露日本对华经济文化的掠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近代著名漫画家张漾兮发表在1945年10月24日《自由漫画画报》的漫画《小距离》,该漫画主要反映出

    A. 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B. 国共两党的矛盾与斗争

    C. 重庆政协会议的合作

    D. 北平和谈的即将破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这一论述(   )

    A. 系统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 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 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D.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 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 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 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俄罗斯尤里—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的四次咨询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十几年来俄罗斯民众

    年份

    1990年

    1997年

    2004年

    2006年

    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0%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6%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③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起伏较大

    ④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时期的出现主要缘于

    A. 中美建交,中国对外开放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D. 美国放弃了称霸全球战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B.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大国交战函数:P=(1-F)(1-G),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G)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相关关系。据此,下列历史推断或结论合理的是

    A. 多边力量逐渐强大即多极化趋势加强,则美、俄对决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B. 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则大国之间一定发生热战

    C.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基本格局是一直是美苏争霸

    D. 在两极多边格局中,争霸的大国会尽可能避免正面交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中国两个战场之间的主要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