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

    ①大变革的时代

    ②国家统一

    ③政权分立

    ④民族交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论语》云:“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齐桓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晋文公称霸 D.勾践称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世界受蔡侯的恩惠”主要是蔡伦改进了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创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第一次以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这部史学名著是(   )

    A. 《汉书》 B. 《后汉书》 C. 《三国志》 D. 《史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他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他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想获得关于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科学的方式是

    A.神话传说 B.小说描写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模型或实物不能入选其中的是

    A.半地穴居房屋模型 B.稻谷和稻壳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粟的标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说中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下列传说与黄帝有关的是

    A.教民开垦耕种 B.阪泉之战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其中方框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夏朝灭亡 D.西周灭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物能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文物能反映商朝靑铜工艺成就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一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称颂的人物是

    A.大禹 B.商鞅 C.李冰 D.墨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但汉文字却是统一的。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

    A.小篆 B.甲骨文 C.隶书 D.楷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大历史》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文中的“新的朝代”是指

    A.西周 B.西晋 C.西汉 D.东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A.开通丝绸之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休养生息 D.“以德化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严重的政局混乱。其突出表现是

    A.地方反叛中央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迁都频繁 D.少数民族入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是初中生学习历史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请你算一算,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距今(2019年)多少年?

    A.2138年 B.2137年 C.2136年 D.2135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西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383年,前秦与东晋进行了一场决战,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A.长平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说:“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是也。” 请再结合以下图片,说出这些材料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大交融 B.国家大一统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繁荣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春秋

    孔子

    战国

    孟子

    汉朝

    汉武帝

    (1)上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儒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读图说史

    (2)依据上图言论主张,判断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结合所学回答,这种思想学术的繁荣在战国时期形成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对后世有何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1)远古传说中与“选贤与能”相关的是哪一制度?“天下为家”标明夏朝建立后这一制度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觐的义务……。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哪一重要制度?“封诸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民族交融现象是在什么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收《魏书》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说说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民族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