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 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 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 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 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

    C. 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 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

    B. 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加强

    C.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 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B.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其采取的措施是

    A. 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B. 制定《社会保险法》

    C. 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

    A. 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

    B. 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

    C. 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

    D. 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 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 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 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 以“仁”为思想核心

    D. 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十月革命前的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具体表现在

    A. 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B.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 布尔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在苏维埃中占据了多数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 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意识与精神

    B. 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C. 始终以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为研究重点

    D. 把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完美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 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 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 )

    A. 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B. 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C. 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D. 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官员回国“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1910年清政府下达了一道谕旨,“凡我臣民,均准自由剪发”。清廷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A.近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传统的习俗理念被颠覆       D.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

    A.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 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 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 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以下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准确揭示了人的本性

    ②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

    ③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

    ④体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规定

    A. 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 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D. 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制宪会议的许多代表认为民众“动乱多变”,主张“人民尽量少管政府的事”,华盛顿也呼吁代表们不要仅仅“为了取悦人民”而制定文件。下列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 大法官的产生和任期

    B. 国会议席的分配方式

    C. 有关分权制衡的内容

    D. 种族歧视的相关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在评价法国某场革命时说,它是“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在这场革命后法国社会的精英分子才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使资产阶级共和制最后确立,雅克·鲁热里所评价的这场革命是

    A. 法国大革命

    B. 法国二月革命

    C. 法国七月革命

    D. 巴黎公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分别是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陷入世界市场   B. 洋务民用企业发展

    C. 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D. 自然经济强烈抵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土■(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汪精卫政权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

    A. 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 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 有利于市场繁荣年和民生改善 D. 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汉初黄老学说显示了南方楚文化的影响,而汉武帝时期的儒家独尊,则是东方齐鲁文化的胜利。这说明秦汉时期

    A. 统治者的偏好决定政策走向

    B. 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C. 忠孝仁义是百家的共同观点

    D. 帝国的政治文化渐趋定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欧阳修注意到地方政府中的腐败风气、“枉直乖错”;张载在本乡“以礼化俗”;吕大钧兄弟在蓝田建立“乡约”;范仲淹创立“义庄”等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儒家传统思想所追求的

    A. 通过道德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

    B. 通过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C. 进行内心反省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D. 注重以理统情凸显人性的庄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兄弟般的联合不仅要求我们两个庞大的、有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日益增长的友谊和相互谅解,而且要求双方军事顾问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共同研究潜在的危险。武器的异同,训练的教材,以及在军事院校互换军官和学员的问题。它还应包括联合使用两国在世界各地掌握的所有海空基地,使现有的设施继续用于共同安全的目的。

    ——1946年3月丘吉尔美国演讲

    材料二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对此有何回应?

    (2)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

    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三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

    材料二  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