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3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

    B. 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

    C. 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

    D. 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层的壮大

    C. 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D. 资本主义的萌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朱熹强调“世界本只是一个太极,而万物各有秉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这样,朱熹便将个别与一般绝对对立起来,朱熹想以此论证

    A. 理无所不在,看得见摸得着

    B. “尊卑贵贱”等级社会的合理性

    C. 佛教和儒家思想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D.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A. 改革科举制度

    B. “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 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1 题
  1.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 宋明理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 市民阶层壮大

    B. 农民娱乐的需求

    C. 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 宫廷贵族的消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

    A. 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B.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

    A.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

    D. 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

    A. 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

    B.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 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

    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 黄老之学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 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 否定了君主制度

    C. 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 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的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 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D.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李克强总理最近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他亲笔回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李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

    A.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 气者,理之依也

    C. 工商皆民生之本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古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一治国思想与以下哪一点相同

    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的方案。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 )

    A. 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 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 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 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有关惩治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 儒、道、墨、法   B. 道、法、儒、墨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B. 秉承天意,代表上天掌权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11年6月16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天空逐渐出现一轮红月亮,成为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 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B. 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C.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D. 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

    B. 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

    C. 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D. 百家争呜局面的最终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A. 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C. 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 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时说道:……在禅学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反叛,因为他将重点放在了冥想与直觉认识之上。学者论及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见左图:戏剧中的曹操脸谱);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变成神和圣(右图为位于湖南湘潭的关圣殿),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

    A. 忠、孝 B. 孝、义

    C. 节、义 D. 忠、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题文)“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出自于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的《超越启蒙心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B. 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 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 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主张与“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李贽

    D. 王夫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题文)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清代理学家陈宏谋指出,房长、族正“临以祖宗,教其子孙,其势甚近,其情较切。以视法堂之威刑,官衙之劝戒,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之实效”。这主要说明

    A. 法家思想的官方独尊地位非常稳固

    B. 宗族势力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约束

    C. 封建监察体制保障了官场政治清明

    D. 宋明理学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题文)“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宋代话本在人物塑造上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 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

    B. 儒学世俗化的发展趋向

    C. “英雄造史”观念的形成

    D. 社会价值观的时代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下列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B. 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C.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 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这首《春望》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农民起义,封建统治秩序动摇

    B. 安史之乱,人民流离失所

    C. 四川地区经济凋敝,交通闭塞

    D. 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破坏中原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充分表达了作者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思想。该画应属于( )

    A. 宫廷画 B. 风俗画

    C. 中国文人画 D. 民间绘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 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D.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1)归纳材料一中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

    材料二  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法治观念。

    材料三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还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他反对道学家疏浮泛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理。

    ——《中国思想通史》

    (3)根据材料三,提炼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材料四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盛唐之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宋代文化以丰厚的底蕴、深邃的思想、恢宏的气势、瑰丽的色彩,把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推向高峰,不仅给近千百年来的中国民族文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朱保书《辉煌的宋代文化》

    材料三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摘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四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新现象,如何理解宋代文化对“全世界的文明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举三个例子说明。

    (3)概括材料三、四关于中国科技停滞不前主要原因的不同看法,并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