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9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认为,1781—1787年这一时期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危急时期”,在这段时期里,爱国者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国家从即将陷入的无政府状态中拯救出来。由此可推定的结论是

    A. 华盛顿决定了美国的发展   B. 美国政权受到英国的威胁

    C. 邦联之下各州都独立自主   D. 联邦制能适合美国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近代中国变迁过程中,民族主义成为现代化最有效的社会动员,成为最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象征。谁抓住了民族主义这面旗帜,谁就占据了领导现代化的精神制高点。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取决于

    A. 近代各个阶层的宣传鼓动   B. 推翻清政府的需要

    C. 中国沉重的灾难和屈辱   D. 日本的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下列说法体现这种“妥协”的是

    A. 参、众两院名额的安排

    B. 总统由选举产生的方式

    C. 立法、行政与司法之间的权力分配

    D. 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

    D.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称,在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中,18世纪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中,解决了一个很多国家都容易忽视的问题。即社会从革命向平稳的和平发展过渡的权力再分配问题,以及大众如何被和平地纳入新的体制的问题。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事件是

    A. 光荣革命   B. 代议制的建立   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议会改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A. 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B. 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C. 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确立和完善

    D. 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

    A. 民众利益至上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实行贵族政治

    D. 王权与族权的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再分封。诸侯一般将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一一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一一士,称作禄田。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体现了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君主专制权威

    B. 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C. 体现了西周宗法中嫡子继承的血缘关系

    D. 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下君臣的文化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通典》(卷十三)对于两汉时期的选举制曾有这样的记载:窃名伪服,浸以流竞,权门成仕,请谒繁兴。该现象说明

    A. 西汉的选官标准重门第

    B. 察举制容易引发政治腐败

    C. 察举制的弊端引发风气日坏

    D. 秦汉时期选官渠道多样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大庾岭商路位于江西大余县。自隋唐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广州,特别是明清时期,这条被称之为“京广大水道”的流通路线成为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非凡的历史条件使大庾岭商道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干线。“非凡的历史条件”指的是

    A. 江西商品经济的繁荣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 西方的殖民侵略

    D.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①阶段荷兰人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 在②阶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在③阶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D. 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

    材料二  《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关于“经济上的非军国主义化”的规定严厉要求:“日本军事力量的现有经济基础,必须加以摧毁,并且不容许其恢复。”美国最初打算大量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并在分配时向中国倾斜。1949年5月12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停止实施1947年4月开始的拆迁赔偿方案。两年来实际拆迁的日本军工企业只有17家陆海军兵工厂,拆迁的机器设备16736台(件)。中国的对日索赔也半途而废。

    ——摘编自徐康明《战后初期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拆迁赔偿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推行二战后日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美国停止日本拆迁赔偿计划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

    审判人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漫神和蛊惑青年

    材料三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材料四 

    基本内容

    罗斯福总统向联邦众议院民权专门委员会发表演讲

    “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使人们有不虞匮乏的自由。”

    联邦众议院法律专门委员会向众议院提交的报告

    “《全国工业复兴法》在北方各州畅通无阻,投票率大多超过90%,黑人投票率还不止这个数字。”

    联邦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专门调查小组向参议院提交的报告

    “联邦政府实际上要对国家经济每一重要方面进行负责,包括生产、劳工、失业、社会保险、住房、公共工程、洪水控制和自然资源保持等。虽然未完全剥夺各州在这些领域的统治权,但联邦政府对这些领域的政策比任何一州的管理措施都重要得多,这使联邦与州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有何特点?材料二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问题?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后期一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民主政治是怎样不断发展完善的?并简要归纳当时美国政治出现的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古今政治文明发展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英国学者李约瑟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统治者为了利用法律为其专制统治服务,在其统治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普法措施。普法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具体法律条文的讲解、宣传。明朝正式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每年正月、十月或逢节日时,有关官署与学官召集士大夫之老者到学校讲读律令。《大明律令》等法律法规成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二是定期宣讲圣谕。宣讲圣谕一般在乡约所举行,圣谕内容主要是明太祖所发布的圣谕六条,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三是讲读《大诰》。《大诰》是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间,采集官民犯罪而经御笔批示处理之具体案例。朱元璋要求“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并要求“皆颁学宫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大诰》由此成为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

    ——摘编自季林、张玉军《明朝的“普法教育”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普法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普法教育”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