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倪方六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是不可或缺的。

    “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佩囊”。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古人的“佩囊之俗”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曰橐,大曰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縢囊”。縢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僚,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鞶囊”。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虎头鞶囊”之称。

    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低。

    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一类的“算袋”。其实,“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也称“书袋”;宋朝称“算袋”为“昭文袋”,也称“照袋”、“招文袋”,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放钱放物的多用包“褡裢”、放烟丝的“烟袋”、盛放扇子的“扇囊”、盛放挂表的“表帕”、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

    其中“褡裢”为双层袋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搭膊”。因为搭膊多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节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质的。

    B. 汉代的绶囊与縢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C. 虽然宋朝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D. 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人有“佩囊之俗”,主要是古人出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东西,而中国古人的大多衣服没有口袋,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B. 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就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C. 汉代的“縢囊”,唐代的“鱼袋”反应了中国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

    D. “算袋”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在古代官场、文人间很流行,其实在汉代就开始有了,宋明清也在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将其命名为佩囊。佩囊实用方便,是中国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

    B. 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上也有讲究,  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C. 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D. “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极的春天

    许仙

    老火炼蛇在热带丛林生活了五百年,早就厌倦了热带丛林的生活;因为是热带,它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休息过,也不知道冬眠是怎么回事,每天活得很匆忙、很累,它就想好好地休息一下。老火炼蛇听说北方有个很好的休息之地,叫北极,它就狠狠心,走了。

    老火炼蛇走出那片生活了五百年的丛林,停在丛林北边的一棵老树下;它回头望望自己一直生活着的地方,这一走可能就永远不回来了。老树是它几百年的老朋友,总得跟它道个别。老树非常吃惊,说你怎么会有如此稀奇古怪的想法呢?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谁知道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呢?老树劝它不要走,老火炼蛇摇头道:“唉,什么样的活法我都活过N遍了,没意思。”它绕树一匝,拥抱了一下老朋友,匆匆离去。

    老火炼蛇一路向北,来到青山绿水的江南。在山中它遇到一头大野猪。野猪得知老火炼蛇要去北极,惊诧得铜铃大的眼珠子都出来了,它说:“你是生活在热带的火炼蛇,去那个冰天雪地的北极做什么?找死呀。”老火炼蛇生气道:“你才找死呢。我们蛇是冻不死的,那叫冬眠,等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就又苏醒了。”

    老火炼蛇告别野猪,执意往北挺进。它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大草原,遇到了一群秃鹫。秃鹫中的带头大哥好奇问它去哪儿?老火炼蛇说去北极。秃鹫们发出古怪的笑声。“那儿成 年雪花飞舞,冰冻千尺,你一条火炼蛇,虽说有五百年的道行,那也不是你该呆的地方呀。”老火炼蛇说:“知道那儿冷,我才去的。”“呵,为什么?”“我活了五百年,太累了,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它们告诉我北极是最佳的去处。”“你上当了!赶紧回你的热带吧。”老火炼蛇坚定地摇摇头,它说:“即使是最冷的地方,它也应该有春天呀。”秃鹫大哥说:“你会死得很惨的。”老火炼蛇去无所谓地笑道:“那就死得很惨吧。死,其实是最大的休息。”“简直无可救药!”秃鹫们不再理睬它。老火炼蛇就一往无前地向北,再向北。

    秃鹫们认准这老家伙会死在去北极的路上,它们尾随着老火炼蛇,准备等它寿终正寝后收拾残局;老火炼蛇越往北,天气就越是寒冷,行动就越缓慢。秃鹫们跟了一天又一天,但老火炼蛇夜以继日地游,尽管它游得越来越慢。虽说蛇是冷血动物,但在这,外界的寒冷早就超过了它的冷血。这儿的低温连秃鹫们都感到绝望,可是这条来自热带的老火炼蛇咋就这么耐寒呢?它咋就还不翘呢?是的,老火炼蛇缓缓地扭动着巨大的身躯,一小弯又一小弯地扭动着身躯,慢慢地向它心中的北极推进。

    跟随老火炼蛇已经很久的秃鹫早就不耐烦了,纷纷向带头大哥提议,老火炼蛇行动缓慢,失去反击的能力,现在大家合力攻击,定能将它收拾了。但是,带头大哥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决定:帮助老火炼蛇完成终生的心愿。秃鹫们傻眼了。带头大哥说:“靠老火炼蛇的力量,是无法抵达北极的;但它的这种精神令我肃然起敬,我想借大家的力量送它一程,你们看怎么样?”秃鹫们也深有同感,齐声道好。

    于是,秃鹫们抓住老火炼蛇身体的不同部位,用它们强有力的翅膀,带着老火炼蛇飞上天空,迅速向北极飞去。住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突然发现天空上飞过一道彩虹,惊讶得哇哇大叫。秃鹫们将老火炼蛇安放在北极一座空旷的冰岛上。老火炼蛇匍匐在晶莹剔透的冰上,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意迅速将它包围,它知道那就是它想要的休息,便进入传说中的冬眠。雪落在老火炼蛇身上,雪落在雪上,老火炼蛇冬眠在厚实的雪堆中。

    又是五百年过去了,春去春又回,老火炼蛇至今依旧冬眠在北极的雪层中。

    (节选自2015年第7期《百花园》)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介绍老火炼蛇在热带丛林生活了五百年,结尾“又是五百年过去了”,首尾呼,点出老火炼蛇的一生漫长而苦闷。

    B. 文章以“北极的春天”为题,设置悬念,并结合老火炼蛇去北极冬眠的故事,揭示了文章主旨。

    C. 文章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一条老火炼蛇为自己的心愿而不断坚持并最终到达北极的故事,它的形象极具感染力。

    D. 文章以老火炼蛇寻迹北极为线索,贯穿全文,将动物拟人化,故事富有新意,耐人寻味。

    2.文章第6段秃鹫大哥做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决定,因为老火炼蛇的精神令他肃然起敬。请结合全文说说老火炼蛇有哪些精神令人敬佩。

    3.如果你是老火炼蛇,你会选择做一条“生活千篇一律,但怎么活也不会出问题”的蛇,还是做一条“历经美好,但最后结局永久冬眠”的蛇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重庆:全民阅读渐入佳境本报记者

    张国圣

    一边读美文,一边品美食、赏美景。这样的“美事”,在重庆已是“常事”。持续10年的全民阅读活动、持续 9 届的全民读书月活动,让重庆有了 3000 多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阅读活动。便捷的阅读场所、丰富的阅读内容、创新的阅读手段,让重庆人的阅读变得时尚,让阅读成为重庆的风尚。

    阅读变“悦读”越来越多的时尚阅读场所,将“阅读”变成了“悦读”。

    2015年5月,被网友誉为“最美中国书店”的方所书店进入重庆。“重庆方所”还被写进了多个重庆旅游攻略。除了打造凸显重庆山城江城特色的阅读空间,重庆方所还举办以“重庆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文化即日常”摄影展,“让每一个客人都感受到方所和这座城市的融合”。

    读者的“悦读”需求也促进了重庆本土传统书店的转型。沙坪坝书城是重庆新华传媒旗下第一家体验式书城。除了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分设格调书屋、文化教育馆和儿童主题书店外,这里还经常举办经典诵读、艺术讲演、小型音乐会和星期五读书会等活动。随着读者的“悦读”感增强,书城的销售额也增长了42%。

    进入重庆文化市场 8 年的西西弗书店是“悦读重庆”的引领者之一,他们在今年5月推出了重庆的第8家连锁店。据西西弗人力资源总监钱晓彬介绍,到2018年,西西弗在重庆的连锁店将扩张到15家左右。今年 5 月在重庆南山植物园附近开张的“南之山”书店集书屋、画室、民宿于一体。环绕四周的树林,还有眼前次第展开的山城风貌,很快为“南之山”赢得了“清新”“小资”的口碑。周末和节假日想去看书购书,得提前好几天预约才行。

    “阅读并不存在竞争。书店越多,说明这个城市的阅读氛围越好。”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永才说。

    全民阅读便捷化“十二五”以来,重庆依托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等,以城乡居民需求为导向出版和增配图书,同时整合统筹社会力量推进社区图书馆、家庭图书馆、读书人家、市民书吧和图书漂流点等阅读网点建设。全市43家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数量增加到210个,年到馆读者超过1245万人次,年图书外借近1000万册次。

    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年接待读者也达到了500万人次。

    2016 年举办的重庆第九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将主会场的外展舞台交给市民。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阅读群体共举办了23场交互性阅读推广活动。由民间文化团体编排的傅天琳经典诗歌诵读会,今年已应邀举办了4个演出专场。一些“傅迷”为了参加诵读会,头一天就从四五百公里外的区县赶到了重庆市区。

    融入生活的阅读,使阅读成为许多重庆人的生活方式。重庆市江北区图书馆与一家书店合作,共同举办了20多期“悦读汇”文化沙龙。“悦读汇”既有名家讲座、好书分享,旅行视野、茶享雅集,又有“小蜜蜂乐园”少儿活动、“快乐厨房”厨艺教学。

    人人都离不开的手机和网络,也成了重庆人的阅读平台。网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书香重庆微信微博等“互联网+阅读”新载体,打破了阅读的时空限制,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读者。2015年,重庆人均每月阅读数字图书5.3本,当选全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

    “用阅读的力量行走世界”阅读未必能直接改善一个人的境况,但阅读一定会慢慢改变一个人。

    “红绿熊心阅读”是重庆图书馆为未成年视障读者提供志愿服务的公益助残项目。杨芷佳第一次跟妈妈来体验时,这名 4 岁的视障女童将头勾得低低的,到哪儿都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重庆图书馆的志愿者迎接小佳佳时,她浑身颤抖着往妈妈怀里躲。

    志愿者耐心地用重庆图书馆自制的盲童绘本引导佳佳,陪着她阅读,和她聊天,设计游戏帮助她通过摸、听、闻延伸阅读。志愿者还经常给小佳佳打电话,让她慢慢熟悉自己的声音。现在的小佳佳不仅养成了爱听故事爱阅读的习惯,还特别喜欢登台讲故事,到哪儿都能很快融入新环境,与周围的人成为好朋友。

    重庆八中一直引导学生“用阅读的力量行走世界”。学校负责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的作家,但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读者,都能通过阅读改变生活、丰富生活,让人生更加精彩。”

    重庆的经典阅读推广,超过三分之一是专门为未成年人设计的文化名人进校园、手工制作立体绘本、讲故事大赛、创意艺术课堂等品牌活动。重庆城乡的中小学,普遍建立了班级图书角、书香角、读书走廊,开展了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读书交流会、朗诵会、故事会等主题活动。“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全民阅读让重庆的‘码头味’越来越淡了,书香气越来越浓了。”张永才说,“阅读正再度成为重庆的社会风尚,阅读正在让重庆变得越来越时尚。”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报道第一段属于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整个新闻内容,指出了重庆市全民阅读的鲜明特点。

    B. 这篇报道的主体部分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别从阅读场所、丰富的阅读内容、创新的阅读手段三个角度来介绍。

    C. 重庆市能够将“阅读”变成了“悦读”,主要原因是拥有越来越多的时尚阅读场所,有的功能多样,有的环境优美。

    D. 在这篇报道的第二个小标题的内容中引用了大量的数字,交代了重庆市全民阅读越来越便捷的原因和全民阅读的效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阅读成为重庆的风尚,与便捷的阅读场所、丰富的阅读内容、创新的阅读手段等方面分不开。

    B. 读者的“悦读”需求促进了重庆本土传统书店的转型。作为“悦读重庆”引领者之一的西西弗书店,已经在重庆推出了8家连锁店。

    C. “互联网+阅读”的新载体,打破了阅读的时空限制,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读者,手机和网络也成为了重庆人主要的阅读平台。

    D. “红绿熊心阅读”帮助杨芷佳从自卑、胆小变得乐观、自信、爱交朋友,说明阅读未必能改变一个人的境况,但可以慢慢改变一个人。

    3.这篇报道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重庆市的全民阅读渐入佳境?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左传》)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伯克段于鄢            克:攻克,打败

    B. 遂恶之                恶:险恶

    C. 北鄙贰于己             贰:从属二主

    D.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率领

    2.对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为《春秋》作注解的一部史书。

    B. 《左传》既是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C. 《左传》和《公羊传》、《谷(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D. 《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姜氏因庄公出生时难产被吓着了,因此讨厌庄公,偏爱共叔段,并企图篡位,但最终共叔段偷袭的计谋没有成功。

    B. 庄公即位,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以制邑是个险要之地而拒绝了她,后来封共叔段为京城大叔。

    C. 共叔段实力不断扩大,祭仲再三劝庄公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祸患,庄公不许,因为他对兄弟存有宽容之心,不忍下手。

    D. 共叔段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但最后没能成功,共叔段逃到共国。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①蹴(cù):踏。此处指打秋千。②慵:懒,倦怠的样子。③袜刬(chǎn):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④溜:从头上掉下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来慵整纤纤手”中“纤纤”二字用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借以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B. 词的上片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娇美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无穷。

    C. “露浓花瘦”一语,表明时间是在秋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同时也烘托了人物的娇美。

    D. 词人善于抒写爱情,这首词也不例外,借“露”“花”“青梅”抒发少女敏感而细腻的怀春情感。

    2.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在《夜雨寄北》中,李商隐将羁旅之愁与欲归不得的愁苦交织于巴山夜雨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诗经·氓》中,以桑树起兴,来比喻女子容颜靓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历四月,风儿是那样的和煦,阳光是那样的明媚,草木是那样的旺盛,青翠蓊郁,满目葱茏,鸟语花香,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欢歌。乡村的四月是绿织成的毯。此时的小麦经过一春的成长,抽穗灌浆,已经进入最有魅力的青壮年阶段,浑身的筋骨兼具男性的健美和女性的端庄,显现出成熟的     。麦子们在不温不火的天地里细细地     着阳光,把整个田野铺展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风儿吹来,麦浪蛇一般地行走着,滚动着,麦田如海,波浪滚滚,潮涨潮落,蔚为壮观。每当看到这样的景象,你就会恨不得也变成一株麦棵—做一株麦棵是多么的幸福呀,她是大海中的一滴,绿毯上的一抹,队列中的一员,整齐划一,如阅兵的方阵,威武的雄姿,排山倒海的气势,构成北方四月田野独有的图画。

    沿着幽幽的小径走到麦田的深处,翻卷的麦浪令人    ,那跳跃着的绿海里吐出盈盈笑语,让人心旌摇动,有放歌的冲动。凝望麦田,心情自然也随之漂浮轻飏,早已    的心事随着心潮重新澎湃起来。

    四月底,麦子泛黄。布谷鸟会准时叫起,好像在催促着天下的农人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在好天气时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布谷鸟会准时叫起,好像在催促着天下的农人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在好天气时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

    B. 布谷鸟好像在催促着天下的农人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在好天气时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会准时叫起。

    C. 布谷鸟好像在催促着天下的农人千万不要大意,会准时叫起,一定要在好天气时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

    D. 布谷鸟会准时叫起,好像在催促着天下的农人千万不要大意,要在好天气时一定趁早把一年的心血抢回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风韵   品味   头晕目眩   忘怀   B. 风姿   咀嚼   眼花缭乱   忘怀

    C. 风韵   咀嚼   眼花缭乱   搁浅   D. 风姿   品味   头晕目眩   搁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收到学校60周年校庆的邀请,不论多忙,我都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与庆典活动。

    B. 值此60周年校庆之际,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我校校址的变迁,我的介绍已经结束,谢谢您们的聆听!

    C. 文学社的记者同学们关于本次校庆的新闻稿已完成,现特发给各位指导老师,敬请斧正。

    D. 尽管已经年过五十,快要退休的刘老师依然在为我校培养人才而尽绵薄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学习负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1)_____,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同时这碗菜的样子也要装得好看。(2)_____, 即使滋味没有变,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反过来说,(3)____,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晩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青春是火红的,充满了热情;有人说青春是绿色的,充满了朝气;有人说青春是白色的,充满了幻想……你想过把“青春”与“色彩”联系起来吗? 你想不想为你的青春描一笔与众不同的色彩?

    请以“我青春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