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课内阅读 1 题,课外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面对请自己去讲学的小李,退休的刘老师辞谢道:“谢谢你的厚爱,你的不情之请,恕难从命。”

    B. 张立在竞赛中获得了金奖,大家都夸他是天才,他谦虚地说:“我哪里是天才,只不过是笨鸟先飞罢了。”

    C. 妈妈不爱运动,王晴劝说道:“妈,你那么胖,不去运动,血压升高会中风的,到时你后悔也晚了。”

    D. 朋朋常去书店看书,却很少买书,店员忍不住说:“我们这里不是免费图书馆,你走错地方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柳”备受文人骚客的青睐,屡屡将之诉诸笔端: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___;许浑的“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________;而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________。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成就了“柳”在古典诗词意象中的独特地位。

    ①抒发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②写出了诗人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

    ③表达了人逢早春的欣喜及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虐待(nǜe)    蜷伏(quán)     拾阶而上(shí)

    B.龟裂(jūn)    摇曳(yè)       拈轻怕重(niān)

    C.屏障(bìng)   喧嚷(xuān)      销声匿迹(nì)

    D.附和(hè)     呻吟(yín)       深恶痛绝(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争讼   斡旋    名幅其实 B.闲暇   簇拥    惊心动魄

    C.遨游   严谨    语无伦次 D.冗杂   渺远    川流不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B.南宁至崇左高铁于2018年10月开工,工程紧锣密鼓,将于2021年底一气呵成。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顶礼膜拜。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是一下子一蹴而就的,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如《送东阳马生序》就属“赠序”。

    B.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C.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 雨果和莫泊桑均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羊脂球》和《悲惨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一部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交代了此山的来历,说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C.《水浒传》中杨志因杀死泼皮牛二,被打入死囚牢,后刺配充军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因押送生辰纲被吴用等人设计智取,走投无路,之后到二龙山落草。

    D.《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平实、准确是本文语言的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②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③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④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⑤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⑥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⑦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⑧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⑨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力量——   ①  的力量,   ②  的力量,这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爱——对   ③  的挚爱,对   ④  的挚爱。这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路上,在我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选自《光明日报》2018.8.19,作者蔡建和,文章有删改)

    1.通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

    ______→关爱花树,影响我们→______→以花代礼,搞定亲事→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恰当词语,将第⑨段结尾处语句补写完整。

    4.本文是回忆母亲的散文,说说文章以“母亲的栀子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现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B.南极潇湘     初极狭

    C.或异二者之为  渔人甚异之

    D.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而或长烟一空     或王命急宣

    C.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苏洵读书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悉焚常所为文  悉:                (2)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  至: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3.苏洵的读书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默写。

    (1)数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雪》)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3)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4)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默写许浑《咸阳城东楼》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舍生取义的英雄数不胜数:秋瑾、谭嗣同、夏完淳等。2017年,北海市边防支队银海区边防大队的骆春伟,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和家园安全,他舍生取义,壮烈牺牲。5月,骆春伟当选为“中国好人”。

    (1)(观点阐述)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但是在今天,如果要舍生取义,就会被人认为“不理智,不正确”。那么,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请写出你的看法、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2)(事迹简介)请你结合右图,简要介绍图中人物的英雄事迹,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骆春伟正气参天地        下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命题作文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时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请以“那个美好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