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对比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④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⑤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⑥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写景来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归来的感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1)这首现代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题为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对化石裹身岩层,虽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的描写引发出的对_____的思考:“___________”

    (3)“依然栩栩如生”中在“栩栩”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诗歌的第一节,另选择一物写段话。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校团委举行“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校团委将在11月8日下午两点在学校礼堂举行题为“青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请拟写一则通知,通知九年级各班安排两名同学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古典诗文中有很多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你写出两句:_____(注明出处及作者)

    (3)这是张凡同学演讲稿中的一段,请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活在蜜罐里的我们,常常没有感到幸福和快乐,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闷闷不乐、顾影自怜、怨天忧人。一旦遇到挫折,往往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当我们向苦难和挫折俯首称臣,常常错过了历练自己的机会。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

    ②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

    ③请给张凡同学介绍一个我国的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让他可以运用到到演讲中: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词句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做国文功课学习过。我们又在英文教科书里读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目的并不在想知道华盛顿为什么砍樱桃树,砍了樱桃树后来怎样,乃是要把这故事当做学习英文的材料,收得英文上种种的法则。所以阅读两个字不妨分开来用,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懂它的内容,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只要好好地阅就行,像国文、英文两门是语言文字的功课,应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阅不够,该好好地读。

    ——节选自夏丏尊 《怎样阅读》

    材料三  无论谁,在那生涯中,总有一个将书籍拼命乱读的时期。这时期告终之后,才始静静地来回想。自己从这几百卷的书籍里,究竟得了什么东西呢?怕未必有不感到一种寂寞的失望的人罢。这往往不过是疲劳了眼,糜烂了精神,涸竭了钱袋。我们便也常常陷于武断,以为读书是全无益处的。然而,再来仔细地一检点,就知道这大抵是因为没有研究读书的方法,所以发生的错误。在天下,原是有所谓非常的天才的。这样的人们,可以无须什么办法,便通晓书卷的奥义,因此在这样的人们,读书法也就没有用。例如,有一回,大谷光瑞伯看见门徒的书上加着朱线,便大加叱责,说是靠了朱线,仅能记住,是不行的。但这样的话,决不是我们凡人所当仿效。我们应该一味走那平凡的,安全的路。

    ——节选自《鹤见佑辅:读书的方法》

    1.以上三则材料主要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二属于说明性文字,材料一、三属于论述性文字。

    B.材料一提倡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提出读书时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C.材料二中认为“阅”和“读”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阅”指不必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读”不仅指浏览,更强调“从文字上去费力”。

    D.材料三作者认为大谷光瑞伯之类的天才可以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但我们平凡的人读书一定要讲究正确的读书方法。

    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这是其中的一张表格,请根据表格内容,写出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我国成年国民各 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2018年

    19.8

    9.6

    5.6

    65.1

    84.9

    11.1

    10.7

    4.怎样理解材料一所说的“不求甚解”?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对此的看法。

    5.材料三作者谈到读书的方法“书上加着朱线”即下划线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有效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两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大海从来不悲伤

    顾晓蕊

    我沿着大海边奔跑,跟一万朵浪花在赛跑,边跑边扭头看,浪花翻滚追逐着,绽开清凉的笑颜。跑得累了,我停下眺望远方,大海依然欢快地唱着涌着,腾起千层浪,如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早上,我跟父亲说起这重复了无数遍的梦境。他正坐在沙发上看手机,自语道:“互联网可真神奇,拆掉千万堵墙,有了微信群,战友们又都联系上了。”他近来学会用微信聊天,兴致高涨。

    “看呦!”父亲话语中透出兴奋。我侧身看去,有人传来张照片,是一张早年的合影,父亲与战友穿着海军衫站在沙滩上,目光烁烁,背后碧海浩淼。“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又喜又叹,“下周战友联谊会,回去看看。”

    我眼眶湿潮,这一幕想必也曾多次浮现在他的梦里。记忆的门扉缓缓打开,顺着时光的藤蔓,我又想起那段难忘的海岛岁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带着我和弟弟随军到部队,从偏远的乡下乘火车几经辗转,来到四面环海的刘公岛上,岛不大,很清静。

    我们住进一栋老旧的石房子里,清晨推开木格窗,面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梦幻如蓝宝石般的海水,是那么纯澈明净,深深地吸引着我。退潮时我常跑到海边,沿着沙滩来回地走,心中满是好奇与欣喜。

    可大海,并不总是温和而宁静的。遇上刮台风,海风掀动着海水,猛烈地撞击向岸边,击起七八米高的海浪。一刮大风晚上就没电了,这还能忍受,但吃水成了大麻烦。

    我去海里游泳,呛一口海水,又苦又咸又涩。我偎在父亲身边,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难道说,它是大海悲伤的眼泪?”

    父亲轻抚着我的头说:“大海是智慧的,有力量的,它被千年的月光照耀过,见证了太多忧伤与屈辱。你看它有时平静,有时澎湃,但大海从来不悲伤。”我点头,却有些惘然。

    半年后的一天,忽听父亲回来说,岛上要起大变化了。他还说部队已抽调了人,铺设海底电缆和水管,很快就能通水通电。“海底能铺管子?”我很是好奇,每天跑到海边观望,有十几条船舶来回穿梭。

    到了水电开通那天,家家户户沉浸在惊喜之中。每家安了自来水管,拧开龙头,清亮亮、明澄澄的水淌出来。到了夜晚,岛上灯火闪动,灿若星芒。我兴奋得睡不着觉,把房间的灯摁亮,过一会儿又关上,反反复复一夜。

    后来随着父亲转业,我们搬回到内地。时光的影子从窗前悄然翻过,转眼二十余年过去了,到了2003年的夏天,对我跟弟弟来说,那是一段极黯淡的日子。

    工地上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脸上身上多处被烫伤。出院后,弟弟时常一个人发呆,怕照镜子,甚至不愿出门。那时我因女儿出生后,晚上哭闹不止,患上严重的眼疾,心情也一度低落。

    因而那年盛夏,我和弟弟想到去海岛。我们住下来,每天绕岛而行,从黎明走到黄昏。我一边走,一边深望向大海,像是在凝视自己。我恍然回身,说道:“你看那浪花,这一刻跃上波尖,转瞬跌落谷底,起起落落,永不停歇。其实,生活中亦是如此。”

    弟弟愣了愣,停下,转头看大海。金色的微光照在海面上,水波粼粼,绚美无比,闪跳着映入他眼中,慢慢放大一片光亮。

    从海岛回来后不久,弟弟去了工地,我的眼睛经治疗也已大好。此后十余年间,在暗夜里,我一次次忆起海岛。

    得知父亲要参加战友会,我提出陪他一起回去,重温那一片明蓝的梦。

    仍是同一片大海,父亲和战友们再次在沙滩上合影,只是这一群老兵,鬓发间已霜花点点。再看往日沉寂的荒岛,俨然成了美丽的桃花岛。

    那晚,老兵们在农家院饮酒忆故,畅叙离情,我又去了海边。海面上灯火点点,月的光辉洒下来,海风中挟着缕缕芳馨。我深嗅着熟悉的味道,心中一片澈静。

    复想起父亲的话,原来总有一些事,要用漫漫的一生去领悟。我感受着大海的倔强与柔情,任时光流转,它只管欢腾奔涌着,奔涌着。而今,海岛已成为我的心灵原乡,是最美的海上桃花源。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23期,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1)_______→随父亲转业回内地→(2)______→陪父亲参加战友会,再回海岛。

    2.开头写“我”的梦境,有何作用?

    3.“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又喜又叹,“下周战友联谊会,回去看看。”父亲“喜”的是什么?又为什么“叹”?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1)海面上灯火点点,月的光辉洒下来,海风中挟着缕缕芳馨。

    (2)而今,海岛已成为我的心灵原乡,是最美的海上桃花源。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大海从来不悲伤”的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天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沙鸥翔集                (2)宠辱偕忘

    (3)悉成明霞                (4)倏然跃起数千丈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潮汐汩没之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B.不以物喜/可以为师矣(《论语》)

    C.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D.悠然有遗世之想/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

    4.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观返照吸江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请简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按要求作文。

    阳光哺育万物,滋润心灵,是世上不可缺少的事物。如果世间没有了阳光,那一切都将结束,如果心灵缺少阳光,那么心灵将变得空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像阳光一样,每次回想,都会带给我们感动、温暖和启发。

    请“阳光般的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