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课内阅读 1 题,课外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名著阅读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2)________,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观沧海》)

    (3)当今社会,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也鄙视不义之财:“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篇)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5)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看吧,由chéng qīng(________)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2)我与百草园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què záo(________)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________)。

    (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学校开展了“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推荐语。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A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故事。虽然她身材矮小,容貌平凡,但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的追求着光明、圣洁、美好的生活。B通过读《简爱》,使现实生活中像“简”一样的人们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励。总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名著。

    (1)A、B两句画线句都有语病,请修改。

    (2)到了初一,相信你已经读过不少名著了吧,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向他人推荐,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出你的推荐语。(80字左右)

    《朝花夕拾》《西游记》《论语》《世说新语》

    (3)为了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阅读中去,你建议还可以举办哪些活动,请写出两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3)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B.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有点嘲讽兄子胡儿,认为他的回答没有兄女的好,谢太傅更欣赏兄女展现出来的才华。

    C.兄女的比喻“柳絮”一句较胡儿的“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更有诗歌意蕴,情感也更饱满。写出了大雪漫天飞舞之态、春天到来之感和对大雪的喜爱之情。

    D.“寒雪”“”內集“大笑”“欣然”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课外文言文阅读。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1)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指勤奋工作。(2)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飞事亲至孝/去后乃至 B.师每休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饰名姝遗之/路不拾遗 D.却不受/盛情难却

    2.用三条“/”为下列句子断句。

    飞 曰 文 臣 不 爱 钱 武 臣 不 惜 死 天 下 太 平 矣!

    3.在本文中表现了岳飞的哪些优良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⑦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⑧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⑨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⑩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和印象,请你概括写出三点内容。

    2.请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和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徐锦澄先生,你更喜欢谁,请比较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4.请说说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题目:这事,真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3)内容健康、积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A“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五猖会》)

    B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二十四孝图》)

    C“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A段中作者三次提到“静”,“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在百静中”,这样写有什么用?

    2.鲁迅先生极为关注儿童的教育,A、B、C三个选段,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儿童教育观?

    3.有人说《朝花夕拾》中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另选其他篇目,各写出一处能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