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基础知识综合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外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忧乐情怀”是hán yǎng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精神,是liú tǎng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并不是悲天悯人的感情发泄,而是超越一己之利益得失的担当精神;“乐”也不是满足个人物质欲望的快乐,而是一种乐观huò dá的处世态度。千百年来,它始终是中华民族   A   (经久不息 / 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这段文字画线句分句间的关系,判断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复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城石中学九(1)班开展“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合作交流

    小石同学交流搜集的一副对联:六和寺一对真僧,二龙山两个恶汉。

    (1)对联中“一对真僧”是指鲁智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同学把这副对联的上下联的位置记错了,请你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委婉地指出他错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组内辩论

    针对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鲁智深有勇有谋。反方观点:鲁智深鲁莽无谋。请你作为正方,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成果展示

    请将下列故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②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③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写出排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用课文原句填空。

    阅读诗文,要注意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许浑在《咸阳城东楼》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的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李白在《行路难》中坚信远大抱负终会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表达思家厌战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醉翁亭记》中体会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的与民同乐思想;在《岳阳楼记》中领略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忧后乐胸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②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②王谢指王导、谢安。

    1.这首诗一、二两句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字突出了乌衣巷凄凉、惨淡的氛围。

    2.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美堂记①

    欧阳修

    ①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②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③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⑤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有美堂:现在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2处)

    盖 钱 塘 兼 有 天 下 之 美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         (2)有不得兼焉者多矣

    (3)环以湖山                 (4)相与极游览之娱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①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有美堂”得名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5.第④段中写其他到钱塘的人寻找好的地方,修筑亭台和水榭,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

    ①春节期间,网友编了两副诙谐的对联。一副描述回乡时亲朋长辈的盘问,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横批“呵呵呵呵”。另一副则是对这些盘问的“神回复”,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 

    ②虽是寥寥数语,但返乡年青一代遭遇“中国式盘问”的窘迫,跃然纸上。年前恐归中的纠结,年后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提问不也是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蛇的回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大课题。

    ③“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故乡,绝不仅是舌尖的眷恋,更是精神的栖居、心灵的归宿。不过,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作家托马斯·哈代曾感叹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强硬的现代化支持者印度著名导演雷伊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当前,走向城市的亿万国人,也正处身这样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

    ④有人汇集了近60位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一个共同点是,物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却仍显单调。在微博上,也有网友感叹:回家后与亲友甚至父母都无话可说,只能“举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 。而“中国式盘问”也正显示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文化落差让很多人的乡愁无处安放,这是城镇化不能承载之重。

    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故乡不可能总是老模样,那只是一种原教旨的乡愁。不过,“中国式盘问”也让人审思,如何让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些不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蓝图吗?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中小城市需要抓住超越自我的发展契机,但更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如何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说说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

    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

    4.阅读全文,简析“中国式盘问”产生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叶倾城

    ①我是“外地来京人员”,初到北京,一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在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一大堆金发外国人,一会儿又留意遥遥的过山车,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满车人大笑。

    ②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摊主不怎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而他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低低地,默默咀嚼,默默反刍。人和马,都很安静。

    ③我喜欢马,觉得它美丽,颈背的线条既柔和又矫健。拉车的马大概没什么名种,灰白、黄褐、泥色,杂色斑驳,马尾偶尔摆荡一下——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因为有个执著的知识分子,不管其他人如何打扰他,都要讲完“马尾巴的功能”。马儿们都有明亮的大眼睛,眼皮垂着,有一种良人处子般的温驯。我想去轻触它的鬃毛,但我不敢。

    ④“马,咬人吗?”我终于忍不住问。摊主哗地笑开:“不咬,它可听话呢。”“那,我能喂它点东西吃吗?”我找到一颗巧克力,手欲伸不敢伸地,给它。马是闻到了食物的味道吗或者出于本能判断,知道这是一个喂食动作?它低头来俯就,滚热的鼻息喷在我手心,像火车的汽笛。我害怕,手越压越低,马突然一个猛低头,卷走了巧克力,它的舌头,粗糙而热湿,令人印象深刻。

    ⑤因为有一匹马吃过我的糖,我觉得我与全世界的马,都交上了朋友。每次在路上遇到马,我都会多看几眼。夏天时,马的鬃毛被剪得极短,齐齐整整,像时髦男孩子的板寸。我看着就想笑,也觉得心里很暖,农业社会人与牲口的情,还留存着。

    ⑥下午时分,我在三环上,车少人稀,对面车道却突发混乱,几辆车紧急刹车、避让,带出一片刺耳的摩擦声。而一辆马车,正逆行疾驰,车主策马扬鞭,马蹄在柏油路上打出一片“答答”。我正错愕,身边的的士司机说:“得,遇到城管的了。”我忧心忡忡地问:“抓到会罚多少呀?”“咳,这一车果子,都不够罚的。”

    ⑦很久我都忘不掉那在三环上逆向狂跑的马,四蹄如此惊惶。我问老公:“如果一辆车和一匹马撞上了,谁会赢?”他大笑不已:“你居然还是理工科出身,”然后才说,“你忘了马力这个词吗?捷达的马力最高可以达到300多。”那么这场PK,一旦发生,车会完胜!霎时间我想到了悲嘶、血肉横飞、粉身碎骨……

    ⑧我当然知道北京是一所城市,而马属于乡村。我完全承认马车不应该进来,但是,谁有头发愿意装秃子?谁开得起宝马会自驾一辆马车?报上有这样的新闻,为了躲避城管的追捕——他们一定是开着车的,咆哮的机器怪兽,着急的马车主用小刀刺马:马儿你快点跑呀快点跑……血,点点滴滴,洒了一路。那是同一只手,同一把刀,为它剪鬃的,以及刺向它身体的。

    ⑨我想起很多年前,尼采在路上,看到一个农夫在鞭打自己的驴,尼采不顾一切上前救护,抱着驴头失声痛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文章着力叙写给马喂巧克力和马车逆行疾驰这两件事的意图是什么?

    3.简要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夏天时,马的鬃毛被剪得极短,齐齐整整,像时髦男孩子的板寸。

    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⑧段画线句“谁有头发愿意装秃子?谁开得起宝马会自驾一辆马车?”的言外之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我想起很多年前,尼采在路上,看到一个农夫在鞭打自己的驴,尼采不顾一切上前救护,抱着驴头失声痛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叶倾城《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乙)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郑振铎《猫》)

    (1)两段文字分别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2)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动物,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主旨各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在我们的生活中,沟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朋友需要沟通,它才能更亲近;师生需要沟通,它才能更融洽;家庭需要沟通,它才能更亲密;社会需要沟通,它才能更和谐……成长路上,我们一定要学会沟通,善于沟通。

    请以“一次沟通,一份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