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 因战事而设

    B. 设于雍正十年

    C. 强化了君权

    D. 设于雍正年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材料中“炀帝此举”是指

    A.统一全国 B.创立科举制

    C.修建粮仓 D.开通大运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这首诗中的场景出自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肃宗统治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位历史老师在复习课导入时出示了以下三幅图片,由此可知,本节课复习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昭君出塞

    C. 文成公主进藏

    D. 玄奘西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上述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面对如此广袤的疆域,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郡国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到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下列选项中能证明其观点的是

    ①冶铁术   ②指南针   ③造纸术   ④火药    ⑤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所示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应出现于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台湾者,海中荒岛也。后为红夷所夺,筑城数处,成功往攻台湾……”上述材料中的“红夷”指

    A.日本侵略者 B.荷兰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俄国侵略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耳熟能详的“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生产刀具的“夹钢”“贴钢”等先进的生产技术,早在明朝的一部科技巨著中就有记载。这部巨著是

    A.《梦溪笔谈》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对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有这样的记载:“民田一亩值七八两者,纳饷至十两。”这说明当时

    A.农民较为富裕 B.土地价格偏高

    C.赋税完全货币化 D.官吏对民众百般盘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下列选项中符合“极盛于我朝”的是

    ①设台湾府   ②设宣政院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西域都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朝时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清朝又出现“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对这两句谚语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两句谚语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

    B.“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谚语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高产农业区域不断扩大

    D.“湖广熟,天下足”反映了清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湖广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种文明的气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事件?“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中国的对外交通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图一至图二变化的根本原因。

    (4)材料四中漫画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5)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

    材料三   明朝以八股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四书”要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章。这是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在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的范围内。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早诞生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推行的什么政策?在这一政策影响下,北宋的科举制与隋唐相比有何新变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制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