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 蘑菇 、机器人 、空气   B. 人 、病毒 、向日葵

    C. 鸟 、细菌 、飞机   D. 树木、 土壤 、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A. 应激性   B. 能生长和繁殖   C.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 能呼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 捕食关系   B. 合作关系   C. 竞争关系   D. 食物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与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B、进行生物学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则

    C、测量误差是人为造成的,完全可以避免

    D、生物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狐狸与野兔   B. 工蜂与蜂王   C. 水稻与稗草   D. 跳蚤与小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d”时,视野里看到的图像形状是(    )

    A. pq   B. dp

    C. qp   D. b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人们将一种叫做”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湖后,这种植物很快就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 生物不能适应也不能影响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  )

    A. 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的实验中,分别准备玻璃板和硬纸板的目的是

    A. 便于观察   B. 便于记录

    C. 设计一组对照实验   D. 提供一种光滑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科学探究通常要经历6个基本步骤:①实施计划;②通过仔细观察提出问题;③制定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①②④⑥⑤

    C. ②④③①⑥⑤   D. ②③④①⑥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解剖和分析   B. 探究和实践

    C. 观察和实验   D. 取样和实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虎克   B. 达尔文   C. 施旺   D. 袁隆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蚯蚓的生活环境是(   )

    A. 空中   B. 干燥的土壤中   C. 湿润的土壤中   D. 水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B.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猜测

    C. 假设要以观察和知识.经验为依据

    D. 假设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是否正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环境能适应生物   D. 环境能影响生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它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环境能适应生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6月呼伦贝尔市政府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草场“伤痕累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    )

    A. 促进了当地的对外开放

    B. 提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知名度

    C. 增加了呼伦贝尔市的经济效益

    D. 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时,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

    A. 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   B. 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

    C. 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   D. 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在持续升高,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过快   B. 燃烧大量的煤炭等燃料,且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C. 全球气温升高   D. 野生生物大量灭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 201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哪一附图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什么相适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至少答出两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象;此时必须转动图中标号为_________的部件。

    (3)若选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倍。

    (4)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