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某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 汉代内外朝制度

    B. 唐代三省制度

    C. 元代行省制度

    D. 明代的内阁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 知州“三岁一易”

    B. 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 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朝(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

    A. 扬州地处交通要

    B. 扬州市场受官府控制

    C. 扬州是繁华的都市

    D. 扬州出产精美工艺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A. 文明史观   B. 全球史观

    C. 近代化史观   D. 社会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 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该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

    B. 垄断食盐经营的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

    C. “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D. 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 全部销往海外   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质量普遍不高   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的哪一句话最可能触恼了明太祖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

    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材料表明(  )

    A. 拜上帝教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

    B. 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

    C. 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D. 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A.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

    B. 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

    C. 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

    D.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费正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这里的“叛乱”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 (12) 10简内容是:(正面): 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蛮、衿(蛮荆)。(背面):鞠(ju ,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己达湖南   B. 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C. 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   D. 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此观点理解最合理的是

    A. 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B. 历史研究要有中心意识

    C. 历史研究不能过于强调自我意识

    D. 历史研究要有包容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 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 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 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 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顾炎武曾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租佃关系松弛   B. 地主圈占土地

    C. 农产品商品化   D. 土地私有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下图中的租界和使馆区分别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之后

    A.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 世官制度

    B. 察举制度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表所列内容是一学习小组研究中国某省区域历史时写下的关键词,这个省份是(   )

    A. 安徽        B.四川       C.陕西       D.河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 ④是周公旦的封地

    C. ①和②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 明成祖在③设立内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中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㿊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材料二《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命上去”。

    ——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政府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汉代统治者是如何消除这种影响的?

    (3)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是什么?你认为对这对矛盾的解决最糟糕的历史阶段是什么时期?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