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这一定律体现了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它把天体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得出的力学原理之中。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也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一次巨大的飞跃”指的是

    A.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B. 进化论的出现

    C.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D. “日心说”的提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一味地激发民族仇恨心理,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上述评论符合哪国的历史特点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

    A. 世界政治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B. 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 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   D. 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梁启超曾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污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二者倶失之中,万无得己,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稍骄泰,然民族之各自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其意在

    A. 宣传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

    B. 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精神

    C. 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民族觉醒

    D. 说明“中国”这个国名太自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美国援华的落实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科教兴国的推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国思想家

    A.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B.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

    C. 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信仰

    D.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愚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 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C. 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

    D.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这一论述意在

    A. 促进文化转型

    B. 用“孝弟”文化改造西方文化

    C. 号召青年摆脱陈旧状态

    D. 引导青年正确理解“孝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的高峰,电影界喜称为“中国电影复兴之年”:与此时电影大发展相关的背景是

    A. 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B. 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C. 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 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区采访时,在众多的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下列在法律制度层面保证孩子实现自己最大梦想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架》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面对举国征兵的形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招兵宣传随之而来。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穿上军装,政府先后动员2000万人应征入伍,其中不乏明星大腕。9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要求迅速提高生产能力。美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劳工动员,工人们被海报描绘成后方的士兵。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战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自美国参战后,战略物资成为限制购买的物品,“不浪费任何东西”成了战争海报的主题之一,战争情报办公室还发起了一系列以海报为主的宣传运动。美国政府战时增加战争费用的重要方法是发行国家公债,“二战”的巨大军费中,50%是靠民间公债解决。此外,美国国家战争基金还向15个国家的30多个机构提供捐款。因男子被征入伍,1000多万美国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业生产,因而有不少海报突出妇女参加生产的作用。

    ——摘编自徐焰主编《画说二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美国战时宣传的主题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战时宣传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

    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

    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日本大化改新诏》

    材料二  事实证明,大化改新没有让日本变成中国,明治维新没有让日本变成欧洲,该学的一样也不少,该保留的一样也没少保留,日本还是日本,日本还因此跳了龙门

    ——《涅槃与文化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唐朝学习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特点。由此可得出怎样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场自身的缺陷不断暴露,人民不得不承认政府干预经济和事物的必要性。泰勒制”为代表的企业科学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管理意识和理念被社会所接受,效率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政府从守夜人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由自由放任向加强管控转变,“效率政府”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20世纪的中期,是美国政府的重要转型时期。1900年到1945年间政府职员从30万增加到380万……政府的低效、浪费和官僚主义日益凸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外交、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干预不断加强。20世纪中期后,“强政府、“忠诚政府和道德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所追求的新目标。

    ——摘编自《20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国家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1982-1998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政府职能转变处于次要地位。2003-2008年,主要还是部门整合,职能归并,但是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得到提升,2003年的《行政许可法》,使政屏取能转变呈现出法治化的趋势。2013年明确了政府职能改革的路径和突破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

    ——摘编自《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期政府职能目标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记录一鲁迅眼中的辫子

    1903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剪掉了辫子。但是,更多的留日学生不敢剪辫子,拖着辫子又怕人笑话,所以流行把辫子盘在头顶上,再戴上学生制帽,被鲁迅戏称为“富士山”。

    记录二黎元洪眼中的辫子(1911年10月13日)

    在剪辫的那天下午,黎元洪表示:“我前天未决心,昨天也未决心,今日上半天还未决心,这时是已决心了。”

    记录三百姓眼中的辫子吴经熊说:“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啕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静心地梳理打编的。”

    记录四辜鸿铭眼中的辫子

    一次在北大校园里,正好辜鸿铭走在前面,他们小声议论他的辫子,没想到他回头说,别看我留着辫子,你们身后还拖着一条精神辫子呢。

    ——摘编自傅国涌《辛亥百年: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71年,沙俄趁我国发生西北回民叛乱之际出兵强占伊犁地区。曾纪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他把伊犁问题划分为分界、通商、偿款三大端,三者中他似分界为最重要,最终通过在商务和赔款上对俄国的让步与俄国签订了《伊犁条约》。《伊犁条约》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赞誉,但他为了避免战争,对沙俄一再让步,使中国丢失了一些本来可以收回的权利。曾纪泽认为“外国人不讲道理,中国人不明事势”是中外屡次发生冲突的根源,要想避免冲突,中国人首先应该严格约束自己,诚待西人,无错可纠,只能是“理屈在彼”,而不可能“理屈在我”。他还提出“邦交不可长恃”,自强才是外交的后盾,坚持外交的自主性。

    ——整理自李芸《曾国潘、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纪泽用和平方式解决伊犁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纪泽的外交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