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2 题
  1.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 加剧了土地兼并

    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 刺激了人口南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

    上中(仁人)

    上下(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

    孟子屈原荀子

    子贡范蠡廉颇

    老子商鞅韩非

    齐恒公吕不韦荆轲

    秦始皇李斯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