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B. 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C. 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考古发现的汉代官吏墓葬中,陪葬品除《秦律》等大量律令外,还经常伴有一些用来预言凶吉、卜定疑难的简册,如《日书》等。这反映了当时

    A. 沿用了秦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C. 儒学融合了法家、阴阳家思想

    D. 社会生活受神秘主义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

    A. 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

    C. 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 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 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B. 血缘观念的淡化

    C. 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

    A. 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   B. 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

    C. 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   D. 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

    A. 导致儒学独尊局面

    B. 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

    C. 利于世家大族掌权

    D.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

    年代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外贸总额

    1643

    1502

    1002

    661.8

    510.3

    477.4

    485.4

    523.7

    475.1

    271.4

    485.2

    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 苏联经济建设忽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C.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D. 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1912—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据此可知当时

    A. 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B. 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

    D. 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这一制度

    A. 受到古代中国宗法理念影响

    B. 导致了英国中央集权的削弱

    C. 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D.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1870—2010年全球资本分布表。图中二战后全球资本的数据分布可以表明

    A. 全球资本均衡发展

    B. 发达经济体优势明显

    C.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D. 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一大批人员下岗失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市贫困问题突显,引发众多社会、经济矛盾,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问题。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它建立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普遍享有单位保障或集体保障的基础之上。政府最初选择直接给予亏损企业补贴并在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希望企业能继续发挥安置工人就业、救助困难职工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功能。国家甚至指定银行贷款给困难企业筹集资金发放工资。但是企业亏损的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以国有企业贫困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越来越严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3年从上海开始试点,政府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后,各地逐步建立了普遍性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如完善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实施教育救助;建立贫困家庭的廉租房制度;对贫困家庭给予法律援助。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实现了城乡生活保障的均等化。至此,我国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摘编自《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多数人认为18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特点。

    ——摘编自彼得·肯迪《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所示的特点进行探讨。(说明:从图中提取一个经济发展的特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受康有为影响主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一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对统治者的反抗性,有助于革命精神培养。1914年后的批墨和抑墨则是一战后,他对于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后的结果。特别是1931年之后日本加紧侵华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其更加认同儒学,强调经书中蕴含的民族大义与国性修养之道。

    ——摘自何爱国《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章太炎墨学三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对墨学与儒学态度变化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