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B. 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 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 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 九龙司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民国初年,北大教授辜鸿铭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

    A.科举制度也能培养出新式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时尚

    C.留洋人员在这一时期社会地位非常高 D.近代中国社会逐渐走向开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华东师范大学陈旭麓教授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陈旭麓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看法的主要史实依据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时间长 B.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C.英法联军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 D.英法联军攻下了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李秀成攻克杭州 C.建号太平天国 D.《资政新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自强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尝试,它在思想文化层面打开了国人眼界”。这段话表明洋务运动

    A.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B.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国人承认落后,开始学习西方 D.开启中国思想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清王朝

    A.洋务运动重视海军建设 B.清朝海军建设成效显著

    C.清军新式舰船质量太差 D.甲午战败事出有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 B.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C.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D.大力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发表文章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义和团被中外联合剿杀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由此可知,陈嘉庚加入的是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A.黄花岗起义 B.中华民国建立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期 B.护国战争时期

    C.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 D.袁世凯死后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学习历史可以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用意象重构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①人们乘坐火车出行  ②报纸上刊登五四运动的消息

    ③大中学生阅读《新青年》  ④可以观看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的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推翻清朝统治 D.复辟帝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A.公车上书 B.黄埔军校创办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上海,这座繁荣的大都市,被誉为东方明珠。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①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新文化运动的中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北伐战争胜利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毛泽东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共要

    A.秋收起义 B.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遵义会议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一二﹒九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0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一—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时事新闻是

    A.皖南事变 B.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C.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D.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47年,一则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听了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从此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请问这则消息是

    A.孟良崮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双十协定签署 D.辽沈战役打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他的作品《乡愁》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那头。”表达了作者在台湾对祖国大陆的无限思念之情。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的原因是

    A.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B.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

    C.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D.郑成功攻占台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应该是

    A.《申报》 B.《解放日报》 C.《民报》 D.《大公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近代中国,不断遭受列强的外来侵略,尤其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松花江上》

    材料三  “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四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拔掉据点近3000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五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指出伊东祐享的这封信是写于中日哪次战争期间?从材料看,伊东祐享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这一结局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什么事件导致“脱离了我的家乡……整日在关内流浪!”的?中国是在哪年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的?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中“这次战役”指哪次战役?“八路军”这一名称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5)依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古都,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风风雨雨,更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抗争的爱国事迹及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风云。

    材料一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他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材料四  1919年5月22日,北京法国某机关接到电报:“言二十八日下午三时,德代表到会签字……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会场秩序稍乱,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有惊异之色云云,观此似拒绝签字者即系我国代表”。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所示历史事件均发生在北京,反映的是近代西方列强国家在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两幅图片所分别对应的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名称是?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3)材料三中陈独秀为了使“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发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我们一般用什么名称来称呼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如果我们想了解当年这一运动的具体内容,应当查阅什么报刊杂志?请试举一例。

    (4)材料四所反应的是发生在北京的什么事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这一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四内容,指出这场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政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材料三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写于黄埔军校的大门东西两壁墙上。

    材料四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海国图志》一书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编写此书的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中,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从孙中山的遗嘱中,你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什么高贵品质?

    (4)材料四中“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哪一事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