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

    示例: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屈原   岳飞   白居易   沈括   杨靖宇   袁隆平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这封推荐信存在语言不得体、用词不准确、表述不合逻辑等若干问题,请找出五处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二)班李雷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不仅综合素质优良,而且学习成绩优秀。他在担任我校山海文学社社长期间,邀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荣膺文学社顾问之职。在莫先生的支持下,该生变本加厉,将文学社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他酷爱文学,多篇大作发表在《小说月报》《收获》等文学刊物上。若贵校能给他一次机会,必是他和贵校的幸运。特此推荐!

    此致

    敬礼

    xx中学

    2018年11月9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      ,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 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全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       地描绘了当 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財富的象征,具有 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 至明清       。贵族王室对猎鹰      ,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 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 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猜鹰是唐代艺术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俯拾即是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顶礼膜拜

    B. 目不暇接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情有独钟

    C. 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顶礼膜拜

    D.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情有独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 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 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文中的猎鷹是唐代艺术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艺术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 唐代诗文中的猎鷹是唐代艺术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艺术家关于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此外,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根本上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25日)

    材料二:

    因为10多年前堆放工业固废造成环境污染,浙江衢州的瑞力杰公司日前被法院判决支付124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家公司的污染行为,最早是县环保局在环境大整治中发现的,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将工业固废运走。固废是运走了,但留下的污染远远没有消除。当地检察院发现这一线索后,又对该公司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

    以往,由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明确受损利益主体,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企业欠下的环境债就没法追讨,很多都不了了之。2017年7月《民事诉讼法》修改,检察机关可以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污染行为构成了极大的震慑。

    据媒体报道,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均有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针对的都是污染环境行为。而以往,涉及国有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缺乏明确索赔主体,导致企业留下的污染,往往要政府埋单治理。而现在,这些情况都大有改观。

    (摘编自智春丽《环境债,休想赖》,人民网)

    材料三:

    在海口,很多党员干部对“三句话”耳熟能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全长约16公里,穿城而过,流域面积19.4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前,美舍河也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美舍河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河”,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也影响到海口的发展和城市形象。多年来,海口对美舍河的治理一直在进行,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传统模式,但效果始终有限。

    2016年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美舍河,逐步恢复了本来的“颜色”,再现了水清、景美、白鹭飞,不仅贏得市民的良好口碑,还赢得各界的广泛点赞。2017年8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日又荣登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榜”,成为海口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仅有美舍河。位于三角池片区的东西湖,享有“海口之眸”的美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不少“闯海人”都聚集于此开始他们的闯海梦。后因长期受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2017年5月,海口全面展开东西湖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建设”等方法,重建东西湖水生态。同年11月,启动三角池片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仅用了120天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修复了城市记忆,打造了一个“最海口”的休闲文化体验圈。

    (摘编自《海口日报》,2018年6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些年来,我国在重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是生态环境面临的重污染等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B. 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和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有力保障。

    C. 瑞力杰公司由于之前对环境造成污染,被法院判决支付高达124万元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这一案件对促进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D. 与美舍河相似,享有“海口之眸”美誉的东西湖也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最终都焕发出生机活力,恢复了昔日的美丽,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B. 过去那种由于缺乏明确的受损利益主体和公益诉讼主体而导致欠下环境债的企业没法被追讨的现象,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将会得到极大改变。

    C. 海口的“母亲河”美舍河和中国其他城市的河流一样,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遭到严重污染,还给沿岸居民生活、地区发展带来过不利影响。

    D. 由“臭水河”到海口生态名片,美舍河的变化说明治理河流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多种生态要素,摒弃不合理的治理方式。

    3.以上三则材料都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展开报道,但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葫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在中国,葫芦的种植历史和被作为图腾崇拜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葫芦种子,而《诗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诗句记载。不仅国内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而且基于中国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国外的葫芦专家也非常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如德国的吴森吉著有《葫芦在中国文化上的用途》一文,日本的小南一郎、田分直一分别写出关于中国葫芦神话的《壶中的宇宙》与《祭壶村——台湾民俗志》等文章。中国的传统葫芦文化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另外,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国的葫芦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存量大,主要包括葫芦栽培、剪纸、雕刻等领域的能工巧匠,以及设计师、画家、民俗学家、收藏家等葫芦文化方面的专家。中国葫芦原料的质量与工艺造型技术享誉海外,其文化产品的营销基础较好。

    (摘编自扈庆学《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光明日报》2018年7月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葫芦”成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这与它的谐音“福禄”的吉祥之意有关。

    B. 葫芦从外到里体现出“和”“同”“容”的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C. 葫芦源自非洲,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D. 中国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德国、日本等国的专家也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首句即提出了本段的论点,起到了承接首段的作用,通过采撷文学作品而用例证法进行论证。

    B. 作者举出《罗摩衍那》和《金鹰》,或引用或概述,目的是印证中印两国人民对葫芦有着“多子多孙”的共识。

    C. 第三段阐述民间交流引起了人们重视葫芦文化,导致葫芦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共通性”。

    D. 第四段援引文物和文献,证实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它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人们对葫芦的谐音和实际形态等认识来看,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事物怀有热爱之情。

    B. 中国和一些国家在葫芦文化审美习惯上存在共识,这给人的启示是,只有求同存异,才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C. 在中亚、阿拉伯等国有葫芦制作的一些工艺品,葫芦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文化载体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

    D. 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有基础,下一步就是要提高葫芦的产量和葫芦的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件往事。

    20世纪80年代,他还不到20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20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22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 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  胡文阁的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80,腿脚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 “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30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

    B. 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时不必在乎。

    C. 作者写到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的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 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思。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一句。

    3.紧密结合全文,理解“水袖”在文中的含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元日田家

    [唐]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酒器。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③士林: 此处指读书人。③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 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 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 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

    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B.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 岁开广/百姓充给

    C.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 岁开广/百姓充给

    D.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 开广/百姓充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易》《春秋》是六种经书之一,和另三种经书《书》《乐》《礼》合称“六艺”。六艺也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B. 中土,古指中原地区,又称中州,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 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C. 征辟,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地方官推荐两种方式。如《张衡传》 : “连辟官府,不就。”

    D.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职不随朝代 的不同而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延自幼聪慧,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 任延礼待贤才,重视孝道。担任会稽都尉时,他聘请品行高洁之士,礼待不愿出仕的龙丘苌; 巡视属县时,派人慰问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 任延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开垦荒地,由贫穷变为富足;他帮助 少数民族百姓适龄匹配,婚嫁聘娶,深得他们信任感激。

    D. 任延有勇有谋,除暴安民。在武威任职,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面对危害百姓的少数民族,他严厉治军、占据要隘,大败贼寇,使之不敢来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2)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 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开辟蜀道 所付出的代价及蜀道的模样。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我们太需要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中国的超级英雄了……电影表现的也不是具体的硬汉,而是国家意志的强硬。”吴京谈到影片《战狼 2》时这样对媒体说。

    ②“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 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网友在“知乎”上如是说。

    ③有失败,有英雄,但没有什么失败的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大大的成功的英雄。英 雄从不失败,他在天塌时也会捞到天鹅。一一李敖

    ④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⑤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兰

    ⑥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一一萨特

    有人说,今天是“后英雄时代”。什么是英雄?英雄是否还被需要?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请从上面材料中选择两到三则材料为基础立意,谈谈你对“英雄”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