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对比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2)《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提到谋死隐鼠一事,你知道鲁迅的隐鼠究竟是怎么死的吗?写谋死隐鼠的是哪篇文章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小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写冬末春初诗人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B. 诗题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中的一个行经地。

    C.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江风劲吹、舟逆风疾行之态。

    D. 尾联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2.有人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无意说理,却在写景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这一“理趣”是什么,请写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问题。

    ①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广东)刘同学

    ②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最后,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河南)李同学

    ③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学习、交友、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他最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  )

    A. 解释陪读的现象

    B. 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 说明陪读的方法

    D. 倡导陪读的风气。

    2.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置在合适的段落中。(填序号即可)。

    A所以,家长陪读要尊重孩子,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段落① ______  段落② ______段落③ ______

    3.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文本中三位同学的发言作出分析。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上海)李女士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国的春风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多处使用拟声词,如“呜呜、哄哄、格拉拉、嘎巴嘎吧、呼哧呼哧”等,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B.第③段中的“景象”指成天起风.刮土。

    C.第⑤段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人们对北国春风的贬转入作者对北国春风的褒。

    D.第⑩段照应第④段的内容,表达作者一直以来对江南春天的怀念之情。

    2.文章开头的“春脖子短”是什么意思?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4.作者写北国的春风,为什么还要在第④段写江南的春天?

    5.从全文来看,北国的春风有哪些值得作者怀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6)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7)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8)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9)曹操在《观沧海》中写大海远景轮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

    B.《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弯》《命若琴弦》等。

    C.我国古代的文化习俗是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2019年10月1日上午(A.八   B.十)点在天安门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70年(A风雨兼程 B砥砺前行),天安门广场上的红飘带寓意着红色基因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通过①(A.中央电视台 B.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向全球直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20架直升机汇成巨大70字样,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70年②(A.光辉历程  B.光辉励程)。

    我们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道德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1)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选项,根据②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   ②处:_________  

    (2)文中甲、乙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只填序号)是: ______ 、 ______ 。

    (3)请修改文中的最后一段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1950~2000年出生人群的抽样调查表明,当今,旅游已成为百姓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

    年 份 

    类 别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城镇居民

    7900万人次

    9210万人次

    9600万人次

    农村居民

    1250万人次

    2520万人次

    3700万人次

    材料二:中国民众出境游群体调查

    图1

    图2

    材料三:中国民众出境游类型调查

    1.请选出对材料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崇尚简单随性游的90后,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众出境游最主要的群体。

    B.不同年龄段的人青睐的出境游方式不尽相同,在出境游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

    C.务实的60后更喜欢在出境游的过程中,与家人一起休闲体验、减压放松。

    D.70、80后的工作压力最小,他们比较有条件走出国门看世界。

    2.从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的数据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材料三中,三幅图代表了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三种主要类型。请结合材料二、三,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这三种类型哪一种会成为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并简述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chī)枭(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

    (3)人疾之如仇敌(__________)     (4)恶之如鸱枭(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B.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C.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4.阅读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

    (甲)(乙)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学习,(甲)段文字强调“       ”是学习的是学习的前提,(乙)段文字则告诉我们“       ”是学习的目的。

    (2)联系实际,简要说说你对学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一场盛大的国庆庆典,让14亿中国人群情振奋。自豪、震撼、激动、幸福……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这是新中国沧桑巨变、翻天覆地的70年。请以“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为题写一篇观后感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