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课内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对比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它没有屈曲盘旋的(qiú)(1)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suō)(2)”或“旁(yì)(3)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róng)(4)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4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积累

    总有一句经典古韵,能道尽生活之美,让你我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吟诗:“采菊东篱下,(1)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陶渊明的悠然自得让我们赞叹不已;“最爱湖东行不足,(2)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惬意舒心亦是趣味无穷。

    诵词:“(3)________,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采桑子》)欧阳修笔下西湖清丽恬静的春景令人无限向往;我们也可以跟随李清照迷失在一片嫣红的荷花中“兴尽晚回舟,(4)_____________”。

    读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吴均劝诫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5)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6)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7)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8)________________”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互相轩邈

    (3)富贵不能淫            (4)一厝朔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名俗活动等,请你一起来参与这次关于“文化遗产”的综合性活动吧。

    第二小组同学想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宁波的文化遗产,寻求你的帮助。你会推荐什么呢?简单介绍你所推荐的文化遗产。

    我推荐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3 题
  1. 请根据提示写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应的人名。

    A、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虽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分健康,不知疲倦;性格急躁,但是很谦虚;曾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

    他就是_____________

    B、他具有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

    他就是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下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称呼,你觉得合适吗?请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

    A、战争狂——红蚂蚁    B、神奇的麻醉师——飞蝗泥蜂    C、天才建筑师——圆网蛛

    我选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任选一题完成)。

    (1)请选出下面对《长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_____)

    A、《长征》全景式的写法,使得作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庄严。

    B、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是非常突出的一部。

    C、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其中有些细节进行了必要的文学虚构。

    D、作者在创作中着力发掘长征精神,他认为:“坚定的信仰,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2)请选出下面对《飞向太空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_____)

    A、《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B、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

    C、作品描绘了中国航天人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英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D、阅读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几代航天人精神的实质,也能激励我们立志前进,砥砺前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花园(节选)

    汪曾祺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曾祖留下的则几乎是黑色的,一种类似眼圈上的黑色(不要说它是青的)里面充满了影子。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晚间点上灯,我们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无穷高处。神堂屋里总挂一只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一只的。那只青裆子永远眯着眼假寐(我想它做个哲学家,似乎身子太小了)。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一会,洗个澡,抖下一团小雾在伸展到廊内片刻的夕阳光影里。

    一下雨,什么颜色都郁起来,屋顶,墙,壁上花纸的图案,甚至鸽子:铁青子,瓦灰,点子,霞白。宝石眼的好处这时才显出来。于是我们,等斑鸠叫单声,在我们那个园里叫。等着一棵榆梅稍经一触,落下碎碎的瓣子,等着重新着色后的草。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们的园里可没有菖蒲呵?它是哪儿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我此刻把它们没有理由的纠在一起。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的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这种性格呀!那些草有时会吓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当我看天上的云。我的鞋底是滑的,草磨得它发了光。

    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我觉得虎耳草有一种腥味。

    紫苏的叶子上的红色呵,暑假快过去了。

    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立刻它就化成一摊水了。

    有的蝉不会叫,我们称之为哑巴。捉到哑巴比捉到“红娘”更坏。但哑巴也有一种玩法。用两个马齿苋的瓣子套起它的眼睛,那是刚刚合适的,仿佛马齿苋的瓣子天生就为了这种用处才长成那么个小口袋样子,一放手,哑巴就一直向上飞,决不偏斜转弯。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息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1.这片花园承载了作者多少童年的快乐,在那里,曾经贪婪品尝过巴根草的酸涩味道,捉过“都溜”,____________,玩耍“哑巴”,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从句式或描写的角度品味)

    (2)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括号中的这句话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3.这是一篇值得人细细品味的文章,简洁而有韵味,花园作为一个实体,陪伴了“我”整整一个童年,“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结合全文,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最亮”的理解。

    材料一:生活,是很好玩的。(汪曾祺)

    材料二:我是想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汪曾祺)

    你的理【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________________

    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动植物是玉兔和桂树,有诗歌这样形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今天,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已跃跃欲试,这次的目标是月亮那不为人知的背面,而此次,我们带上月亮的将是一份大礼——土豆。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底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奶粉罐”里乾坤大

    “月面微型生态圈”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从表面看就是一个圆柱形的金属罐子,有点类似于我们家里的奶粉罐。在罐子里,土豆和拟南芥这两种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物虫卵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给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循环往复,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光,那么月球表面自然光线是如何引入“生态圈”的呢?原来,它是通过光导管引入的。这就实现了月面原位资源利用,让动植物完全接受月球的光照环境。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之前也考虑过用人工光线模拟地球上的光照环境,但利用月面自身光照对实验的意义更大。如果动植物能够适应月球光照生长,那么以后人类就可以在月球建设基地,开展长时间的科研工作,这对人类未来在外星球生存非常重要。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真实的生态圈,假设这个生态圈运转正常,罐子里的动植物将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动物虫卵从虫卵孵化到幼虫生长发育,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从发芽、幼苗生长到开花,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就诞生了。

    登月生物有讲究

    由于“罐子”容积有限,就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那些能登上月球的动植物就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其次,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在太空舱内温度控制在30-60℃,“罐子”内温度控制为最低-10℃,因此要求动植物能够耐高温、耐冻,而且能抗辐射、抗干扰。

    土豆是大家熟悉的食物,很有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这次选择的土豆是特别培育的“小个子”品种。拟南芥开花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只需1个月,是很好的实验用模式植物,因此把在月球开出第一朵花的任务交给了它。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4期,略有删改)

    班级开展文本自主合作研讨活动,在研读文章后,同学们联想丰富,讨论也很激烈,你也一起来加入吧!

    小月:哇,月亮上将要种土豆了!但夏天快到了,我最喜欢吃西瓜,如果能在这次月面生物实验中改种西瓜那该多好!

    小亮:哈哈,我也想吃月亮西瓜,但读了这段文本后,我发现恐怕不行。

    (1)我:确实不行。我根据文中的信息来给你们推断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

    小月:你说的对。就本次实验来说,月亮西瓜是吃不到了。不过“月亮上的土豆”我倒是在美国电影《火星救援》中看到过类似的情节。

    我写了这么一段话:

    美国电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员马克独自在火星将居住舱变成火星土豆农场,靠种土豆、吃土豆生存了500天。美国大片里出现的场景,中国科学家正将它一步步变为现实。如果嫦娥四号科普载荷成功,将意味着“月面微型生态圈”适合于所有地外星球并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

    如果把我写的这段话补充在文章中,你们觉得放在开头好,还是放在结尾好?

    (2)我:我觉得应该放在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月:你说的真有道理。

    小亮:咦,我们研讨的这段文本没有题目?很好奇,问问老师吧。

    老师:这篇文章刊登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这本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之一。我给你们三个备选题目:A:人造“月面微型生态圈”B:走,到月亮上种土豆去C:月亮上能种土豆吗?你们去讨论吧:觉得哪个选项最适合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

    (3)我:我认为应选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徵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孜孜”:辞典中的解释:A、不停、不歇;B、勤勉不懈;C、仔细;D、温婉、柔顺,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丙文中“故夙夜孜孜”中“孜孜”的,最恰当的解释应选(_____)

    2.阅读上面三段文字,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在内容上都讲到国家灭亡的原因。

    甲文认为国家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国亡。而在丙文中唐太宗认为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人信服你的观点,就要用适当的方法来说理。请结合“小贴士”谈谈甲、丙两文划线句是如何来说理的,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贴士: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说理方式,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词鉴赏

    《春日郊外》

    宋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踏莎行·初春》

    清 徐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1.诗词有音韵之美。吟咏诗词,琢磨韵脚,可以发现《春日郊外》为(1)____,情绪基调(2)___;《踏莎行·初春》为(3)____,情绪基调(4)____。

    A、开口音     B、闭口音     C、低沉     D、明朗

    帮帮你:汉字读音因韵母不同,有开口音和闭口音。发音时,口型是张着的音,叫开口音;反之,为闭口音。

    2.《春日郊外》和《踏莎行.初春》都写到“茫茫”,但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词加以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按要求写作。

    向外奔走是一种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一种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未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林清玄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