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缀术》 B.《水经注》 C.《黄帝内经》 D.《齐民要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本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楚汉之争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5年,习近平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故乡”的遗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元谋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推恩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主要的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行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立的分管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五经博士 D.太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汉国力强盛时期,“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刺史的职责是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C.军事管理 D.财政管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他不畏艰险,沟通欧亚内陆交通要道,被称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是

    A.蒙恬 B.卫青 C.苏武 D.张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长路歌”。习总书记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辟丝绸之路 D.修灵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A.三国 B.魏晋 C.东汉 D.西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  ②《大明历》  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麻沸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C.曹操建立魏国

    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李白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人们对

    A.龙门石窟雕塑的惊叹 B.云冈石窟雕塑的惊叹

    C.顾恺之绘画艺术的赞扬 D.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肯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面能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是

    A.社会大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的问題上,儒家主张实行“仁政”,以“礼”治国;法家强调以法治国;道家提出治国要顺应民心等。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三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材料一中的儒家思想主张的代表人是谁?

    (2)材料二反映的是董仲舒向谁提的什么建议?此建议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为推行儒学教育,西汉时设立了什么教育机构?

    (4)材料三体现了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

    请回答:

    (1)秦始皇在政治方面确立了哪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2)以上制度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  沿着这条道路,中原的一些物品及技术西传,西域的一些物品也纷纷东来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这条道路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此道路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公元前60年,此朝代设置了什么官职来管理西域?

    (3)当时中原的什么物品、技术传到西域?(各举一例)

    (4)今天的中国,要与世界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何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他合并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3)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4)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资治通鉴》

    请回答

    (5)上图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6)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措施?根据所学,再列出两例改革措施

    (7)图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推广普通话有何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