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2 题
  1. 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 “贵儒”又“尊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工商皆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校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推论不严谨的是

    人物

    思想观点(史料)

    结论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先秦诸子百家均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②君权神授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③儒学更加强调人的主观精神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④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主要反映了

    A.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 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中

    C. 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 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受到

    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老庄哲学的影响

    C. 韩非思想的影响

    D. 墨家学说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 藏富于民

    B. 勤俭节约

    C. 忠孝为本

    D. 国富民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 民贵君轻说 B. 人性本善说 C. 先义后利说 D. 浩然之气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 人的平等权利   B. 人的善良本性

    C. 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 人的自由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 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 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 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提升儒学地位。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重用儒生;

    ②设置太学;

    ③注解四书;

    ④表彰六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题字“忠、孝、廉、节”,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

    B. 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C. 宋代科考中刻意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社会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界呈现出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C.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他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材料中的“他”是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王夫之

    D. 李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 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 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 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A. 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 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D. 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民国《歙县志》中的人物共有九卷,烈女传就有四卷,几乎占到一半,烈女人数从唐代到明清呈直线上升趋势,明清烈女数是宋元时代的四倍。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进步思想出现

    B.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 理学正统地位强化

    D. 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专制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人君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于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

    ——《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二黄宗羲在政治专著《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宣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面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法治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顾炎武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的理由何在?他认为振兴国家的途径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顾炎武和黄宗羲论述问题的角度有何异同。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主张的进步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孔子”之名的三层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即孔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等。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即当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来看待、理解、诠释和评价孔子及其所言、所行、所思时,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有关孔子的观念和形象。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即孔子之为孔子,不再是一种纯个人的私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人们交流与对话、对抗与互动时共同运用的公共符号。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的相关知识,围绕“不同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