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null 1 题,单选题 9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弥合君相矛盾是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

    A. 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B. 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

    C. 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   D. 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89年11月9日晚上擅自开放柏林墙的东德卫士杰格哭了,哭声中夹杂着当机立断的欣慰和信仰崩塌的困惑。材料说明

    A. 杰格对开放柏林墙的感情很复杂

    B. 两个德国终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世界性成功

    D. 开放柏林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

    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实行的

    C.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B.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C. 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D.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孙中山在《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中说:“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自由,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A. 已经放弃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B. 正确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

    C. 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D. 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

    A. 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

    B. 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

    C. 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

    D. 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董仲舒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等,指出“圣人”不经教化便可从善,“斗筲”之人天生性恶,虽经教化不能为善,占多数的“中民”须经教化后方可为善。这一学说

    A. 实现了儒学发展的思辨化

    B. 主张以德治为先刑罚为辅

    C. 迎合了汉初无为而治政策

    D. 为九品中正制提供思想借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升华。下列言论依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②“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③“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欲心。”

    ④“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下列对“旧制度”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旧制度”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 “旧制度”体现了王在法下原则

    C. “旧制度”保障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D. “旧制度”下国王最终“统而不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在表面上西方社会不同政治力量的思想和政策对立十分激烈,但在实际的政策上,某种纯粹的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体现越来越少,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在多元社会的环境里,任何一种完备性学说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以,在现代西方民主政制的多数政治原则之下,现实的政治必须要有妥协。否则,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就难以与其多元主义的理念共存。

    ——李晓林著《当代西方多元主义理论和政治现象评析》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对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唐时期是历史学的繁荣时期。此前各种史书都由私人修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始设史馆。史馆设监修国史1人,由宰相兼任,是修史活动的主持者;修撰4人,是兼任的修史者;直馆若干人,是专任的修史工作者。

    唐朝君臣所重视的首先是当朝史的修撰,分为实录和国史两种。前者主要是史官和宰相们记录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处理军政大事的时政记,后者与实录并行、改实录的编年体为纪传体。《唐会要》“诸司应送史馆事例”载,各地方州县、中央各部门都要定期把本地本部门的有关资料送交史馆存用,并严格了送交资料的种类、方式和时间。史馆人员如果需要还可随时调阅各地各部门的有关资料。唐太宗专门令魏征对所修各史“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概括唐代所设史馆的主要特点。

    (2)唐太宗专门令魏征对所修各史“多所损益”的主要意图是什么?据此,你如何评价其设置的史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面对惨绝人寰的现代化全面战争,美国的知识精英与和平人士开始反思传统的和平运动,开始尝试新的手段来避免战争。一战期间,美国兴起了两种新型的和平团体。一种是国际主义团体,主张在战后建立自由国家的联盟,按照美国的原则改造国际秩序,运用集体武力保卫和平。另一种是自由和平主义团体。他们认为国际暴力和战争源于大企业集团对海外殖民利益的争夺和对国家政策的操控,同时与国内不公正社会秩序密切相关,因此,不仅要改造国际秩序,还应当改造国内秩序,进行社会变革。美国的和平团体通过集会、出版报纸和书刊、游说政府以及游行、请愿等直接行动来开展和平运动,一方面对公众进行和平教育,另一方面督促政府支持和采纳提出的各种和平计划,以建立新的国际和国内秩序,成为20世纪20年代对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利益集团。

    ——摘编自王立新等《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和平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和平运动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汉武帝传》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大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武帝纪》(东汉)

    材料三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赢政,几欲齐衡。

    ——司马贞《史记索隐》(唐)

    材料四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吴裕垂(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班固、司马贞及吴裕垂三位史家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分别持何态度?影响三位史家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