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8 题,连线题 1 题,简答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3 题
  1.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筒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B.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实行分封制。刘邦意在

    A.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 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 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   D. 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曾感叹自己“三十年来日在谣诼之中”,张之洞也说自己“无日不在荆天棘地之中”。两人遭受攻击可能是因为他们

    A. 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

    B. 与顽固派根本立场相悖

    C. 挑战了重义轻利观念

    D. 对西学的理解过于肤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 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

    B. 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C. 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

    D. 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则显示当时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D.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 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

    C. 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 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 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 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C. 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 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A. 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 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 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D. 谋划政治统治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 血缘是判断亲疏的唯一依据

    B. 父子君臣间的“和合”

    C.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D.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富豪、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下列表述中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是

    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

    C. 旨在加速边疆的开发

    D. 促进了封建国家统一的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据此可知

    A. 司马迁的历史撰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限制暴政功能

    C. 《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没有任何科研价值

    D.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

    A. 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 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

    C. 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 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B. 门第望族是主要的依据

    C. 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

    D.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判了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这反映出当时

    A. 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B. 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

    C. 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

    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 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 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 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A. 西南农业普遍实现精耕细作

    B. 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 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 西南治铁技术水平领先全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产值增长及比重情况的变化

    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A. 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C. 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

    D. 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历史下表为近代中国各民主党派成立的情况:此可知

    A. 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

    B.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治受到挫折

    C. 重庆的民主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

    D. 知识分子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表反映了金砖国家在全球主要指数的排名情况。据此可知,金砖国家

    A. 瓦解了世界经济旧秩序

    B. 在全球经济中绝对优势明显

    C. 经济发展有较高相似

    D. 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题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详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

    B. 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

    C. 表明对西方文化认识走向理性

    D.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辛亥革命时各省的“国旗”使用情况如下:

    这表明

    A. 独立的省份都是武力夺权

    B. 革命者都放弃了反满思想

    C. 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D. 国内对青天白日三色旗的普遍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 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 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C. 中国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D.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 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 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C. 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D. 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B. 使王国领地缩小,中央集权加强

    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 扩大王国的辖区,皇权得以巩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遗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

    A. 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

    B. 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C. 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D. 说明“为匪耻学”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 “一条线”

    B. “一边倒”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3年《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按照选举权计算,即8个农民等于1个工人。1982年后,工农人大代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1,直至1:1。这种变化反映出

    A. 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想

    B. 农民的政治意识在增强

    C. 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D. 工农政治联盟逐渐巩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他于公元前443年起到前429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而依照当时的制度,城邦并不给十将军提供薪俸。对于材料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

    B. 伯利克里无私为国家服务

    C. 为贫苦人民广泛参政提供了经济保证

    D. 有利于上层奴隶主阶层掌握政治实权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提出:每个人在追求享受的时候,都应该不做破坏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情;国家的目的是保障公民过幸福的生活。其主张体现了

    A. 社会契约的思想

    B. 主权在民的观点

    C. 以法治国的理念

    D. 权力制约的观点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学者在论及西方历史上的某一文艺思潮时说:“他们或对过去充满缅怀,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唯独对现实充满仇视。”此文艺思潮应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国家强制诸子均分土地,从而分割成若干小家庭,适应征税、服役的需要。汉代允许诸侯将土地分给诸子,以削弱分化诸侯,推动了古代家产均分制度。后世律令规定土地继承基本沿用诸子均分的方式,但受传统习俗影响长子往往被赋子双倍的继承份额。《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家庭的土地代代均分。阻碍了大规模地产的传承,也使夫妻为主要核心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人们依赖土地、满足于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难以开启新的生产与经营。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演进》等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此后,英国规定土地只能由长子继承,长子继承制使贵族大地产代代相传,基本固定。圈地运动就是以贵族普遍世代保持着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权力驱赶佃农,圈占土地。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单传给长子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大地产的稳定性固化了责族群体,强大的责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最终促使了英国议会的产生。

    ——摘编自《英国长子继承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土地继承制度的特点,并简析中英不同的土地继承制度对两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当选。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七条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并简要加以诠释。(要求:明确写出政体设计上的缺陷,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1.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2.服从礼法

    3.尊重过去和历史4.好学,尤其好学正統的经典

    5.循例重俗6.君子不器

    7.主张逐渐的变革8.中庸之道

    9.与人无争10.任重致远

    11.自重与自尊12.当仁不让,不妄自非薄

    13.待人接物,中规中矩

    1.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2.服从礼法

    3.尊重过去和历史4.好学,尤其好学正統的经典

    5.循例重俗6.君子不器

    7.主张逐渐的变革8.中庸之道

    9.与人无争10.任重致远

    11.自重与自尊12.当仁不让,不妄自非薄

    13.待人接物,中规中矩

    材料二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

    ……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三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湖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