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27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null 共 1 题
  1.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7 题
  1. 明朝后期,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清初推行“更名田”,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这表明

    A. “更名田”消除了满汉民族矛盾问题

    B. 农民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清初统治者接受了“均田免粮”思想

    D. 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据此可推断,汉武帝推行白鹿皮币的目的是

    A. 顺应市场流通的需要

    B. 凸显皇帝独尊的权威

    C. 消除诸侯割据的隐患

    D. 增强中央政府的实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这反映出当时

    A. 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

    B. 革命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分裂

    C. 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

    D. 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至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

    A. 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

    B. 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C. 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

    D. 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灭商后,“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以藩屏周”:众“藩国”定期向周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西周分封

    A. 为中央集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周人诸侯平等观念的萌发

    C. 有利宗族亲疏关系的逐步加强

    D. 使天子与诸侯政治隶属关系疏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在实践中,大生纱厂通过为土布业提供优质机纱而获利丰厚。由此可见,张謇的实业之路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因是

    A. 重视农工商业的互动发展

    B. 以改造小农经济为着力点

    C. 采用新技术发展机器织布业

    D. 以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为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而同一时期古希腊梭伦改革也正在进行中。中西方这两次改革的共性

    A. 都是商品经济的结果

    B. 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C. 涉及的领域都比较广泛

    D. 都冲击了贵族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78年,帝国政府颁布《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康采恩,托拉斯,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这表明德国(  )

    A. 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

    C. 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   D. 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27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日)《支那人归国》(29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 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

    B. 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

    C. 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

    D. 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 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

    C. 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

    D. 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提出了登月计划,增加了国家对科研的开发,使国家成为尖端科技研究的主要承担者。这一政策的提出反映了

    A. 美国企图以高科技竞赛拖垮苏联

    B. 凯恩斯主义失去经济学主流地位

    C. 美国拓展疆土以此确立世界霸权

    D.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

    B. 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

    C. 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

    D. 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本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 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 民众生活幸福指數高

    B. 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 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 经营更趋市场化

    B. 减少犁耕依赖

    C.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注重精耕细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是因为(  )

    A. 列强眼红日本的巨额战争收益

    B. 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

    C. 甲午战争激起中国的民族愤恨

    D. 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申报》自1873年6月中旬开始通过各地信局招徕通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声明“不拘多少,数张或十余张均可”。至1875年3月,《申报》更雄心勃勃、大张旗鼓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销售报纸的广告。这说明《申报》

    A. 采用饥饿营销策略

    B. 具有现代市场意识

    C. 推动了广告业发展

    D. 在全国设立代销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A.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B.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C.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D.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人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

    A. 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

    B. 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C.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六条规定:议会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的原有票权共有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符腾堡4票;巴登3票、黑森3票;梅格棱堡—许威林2票;布伦瑞克2票。这反映了德意志

    A. 国家统一尚待时日

    B. 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

    C. 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

    D. 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則,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A. 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 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 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 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789年,英国大约生产1000万吨煤,而法国仅生产70万吨煤。当时有位诗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他写道:“英国是个完美的世界!它还拥有东印度群岛!修正你们的地图吧!新的城堡是秘鲁。”这反映出

    A. 工业革命对英国国家实力有促进作用

    B. 英国掠夺海外资源满足工业革命需求

    C. 该诗人不满法国海外殖民地减少

    D. 法国大革命减缓了其工业革命的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

    A.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B. 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

    C. 建立成了“福利国家”

    D. 救济观念走向人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

    C. 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D.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是苏联集体农庄农民收入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A. 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B. 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有所发展

    C. 产业结构得到积极调整

    D. 工业快速发展依赖廉价劳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曹魏后期,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荒废,国库空虚,百姓穷困。

    针对这种情况,西晋武帝宣布罢州郡兵以归农,实行占田制。根据规定,普通百姓的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是应种土地的限额,不是实际授与的地数额。在占田之中,丁男有五十亩、次丁男有二十五亩、丁女有二十亩要课税,这叫课田,每亩课田谷八升,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此外,凡是丁男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的,纳半数。占田制还规定了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其中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从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

    ——《西晋的占田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占田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占田制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格列高利历大事记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  “回溯循环”时间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在清末,以皇帝年号纪年体系为表征的传统时间观念,受到西方线性时间观念的冲击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知识分子将纪年视为建构“现代国家”的重要方面。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已经提出要革新纪元、倡立孔子纪年,以收拾人心。刘师培说:“为吾四百兆汉种之鼻祖者,谁呼?是为黄帝轩辕氏。……欲继黄帝之业,当自用黄帝降生之年为纪年始。”黄帝纪年得到革命党人群起响应。民国建立,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公历,这被认为是政权鼎革的重要象征。但在民国时期,改换阳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政府改换阳历的努力遭遇极大挑战。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格列高利历成为世界通用“公历”进程的特点,指出推动这一进程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纪年变革主张的共同之处,并分析民国时期纪年变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刘铭传巡抚督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制。

    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任巡抚后特别注意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

    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在苗栗、后垅等地发现石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

    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此举受到清廷处分后称病辞职,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乡。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

    ——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身上折射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哪些可贵的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冲突,现列举如下:

    材料二  中国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历史”一词有双重内涵,一是常识意义上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即客观史实;二是对这些事情的记载、考订、叙述,即历史解释。请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客观史实与历史解释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简明,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