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材料作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今日分别,谨祝教祺!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借我一生》中,余先生以“湿漉漉的落叶”为题讲述了自己辞职的经历。主要讲他努力辞职的过程,有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味道。关于为什么辞职,我不了解余先生,余先生只讲了是“胡伟民之死”以及“黄佐临的影响”之故,更不了解胡黄,只能非常八卦地说出自己的揣摩。

    余先生是地道的农民出身,因此,从思想意识到行为习惯应该说总是倾向于“自然”,与更加“社会”的城市是有距离的。从他对家乡的          可以看出,从他与上海“某些人”的      也可以看出。

    生活在农村,与左邻右舍打交道,主要靠天性、情感,很少涉及交际与策略,虽然也有个别的“嚼舌头”,但基本与谋略无关,如麻雀的叽叽喳喳,是天性。(     )从余先生书中得知,余先生的祖辈、父辈不精于谋略,余先生自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熏陶与感染。因此,他做不了“城市蛟龙”,只能做乡村的“       ”。因此,他倾向于业务,胡伟民成了他的知己,黄佐临成了他的榜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举足轻重   流连忘返   水火不容   斗鸡走狗

    B. 举足轻重   眷眷之心   格格不入   闲云野鹤

    C. 举重若轻   流连忘返   水火不容   斗鸡走狗

    D. 举重若轻   眷眷之心   格格不入   闲云野鹤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城市混,城市的上流社会则不同,不是靠情感和纯真,主要是交际、策略。

    B. 在城市混,出入城市的上流社会则不同,主要是靠交际、策略,而不是情感和纯真。

    C. 在城市混,城市的上流社会则不同,主要是交际、策略,而不是靠情感和纯真。

    D. 在城市混,出入城市的上流社会则不同,不是靠情感和纯真,主要是交际、策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不了解余先生,更不了解胡黄,关于为什么辞职余先生只讲了是“胡伟民之死”以及“黄佐临的影响”之故,但是非常八卦地说出自己的揣摩。

    B. 关于为什么辞职余先生只讲了是“胡伟民之死”以及“黄佐临的影响”之故,我不了解余先生,更不了解胡黄,但是非常八卦地说出自己的揣摩。

    C. 关于为什么辞职余先生只讲了是“胡伟民之死”以及“黄佐临的影响”之故,我不了解余先生,更不了解胡黄,于是非常八卦地说出自己的揣摩。

    D. 我不了解余先生,更不了解胡黄,关于为什么辞职余先生只讲了是“胡伟民之死”以及“黄佐临的影响”之故,于是非常八卦地说出自己的揣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必须运用假设论证法

    6月24日上午,安徽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手术室中,一名医生一边接受止疼针的注射,一边还坚持为患者进行手术。

    手术医生“带病工作”的事件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争议。有的把“带病工作”当成是一个感动的案例,号召向猝死医生学习;有的认为这只是一个值得点赞的个人行为,没必要将它推而广之,作为其他医生学习的榜样。你觉得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B. 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 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 “外求光辉”。

    D. 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

    B. 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弄的几个层面,论证条理清楚。

    C. 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

    D. 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

    B. 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C. 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

    D. 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找恩人

    韦名

    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歉。

    女儿描述的救命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

    那天上午,事情太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小嘴张得巨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撞上她的刹那间,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

    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女儿却站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发抖。

    “没事了!”中年男人扶起女儿。

    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

    救了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

    为了心中这一声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

    这样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

    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

    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別人的女人——尽管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

    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定。

    多年寻找未果。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像眉心间有黑闪闪的痣。

    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

    画到后来,建涛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

    女儿说,除了那颗痣,父亲画的恩人怎么越看越像父亲自己。

    突然有一天,女儿告诉建涛,她想和男人带着女儿去遥远的地方看望从未谋面还在服刑的家公。

    建涛欣慰地点了点头。

    女儿一家去了遥远的地方,建涛继续画像寻找恩人。

    女儿从遥远的地方一回来,就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建涛,“爸!我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了什么?”建涛一脸茫然。

    “恩人!”女儿说时,眼里闪着一丝亮光。

    “在哪?”建涛停下画像,盯着女儿。

    “在遥远的地方!”女儿眼里的那丝亮光不见了,“家公眉心间就长着那颗我永远忘不了的黑痣!”

    “……”建涛惊讶地张大嘴说不出话。

    “可他看着我们三个,听我激动地讲15年前的那一刻,始终不承认他曾救过我!”女儿有点灰心。

    “你确定?”建涛很久才回过神来。

    “爸,错不了,就是他。”女儿又激动起来,“可他为什么不承认这一切呢?”

    “谢谢你!”尽管亲家公和建涛画的像一点儿也不像,但一见面建涛还是隔着厚厚的玻璃深深地深深地给亲家公鞠了一躬。

    “谢谢你!”亲家公也深深地给建涛回了一鞠躬。

    建涛提醒亲家公:15年前的那天早上,一个人默默地沿着当时车少人稀的马路朝公安局走去……女儿就是那天那个时段在那段马路被一个眉心有痣的中年男人救起的!

    亲家公却一脸平静。

    “我女婿你儿子说,你那天出门的样子他永远忘不了!我女儿你儿媳说,你眉心间的黑痣她也永远忘不了!”

    亲家公静静地听着,轻轻摇了摇头。

    看着平静如水的亲家公,建涛没再继续说下去:来看望亲家公之前,他找到了当年接待亲家公

    自首的警官。警官说了一个细节,亲家公自首时衣服上一身泥水,十分狼狈。

    建涛又隔着厚厚的玻璃给亲家公深深鞠了个躬,离开了监狱会客室。

    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节,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悬念:如何寻找,结果如何。

    B. 小说中前后有照应,如后文中提到的警官说的“衣服上一身泥水”的情节就照应了前文。

    C. “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是救命恩人的标志,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使结构更紧凑。

    D. 小说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在刻画恩人时使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建涛的形象特点。

    3.小说结尾说“建涛不再画像,却继续寻找恩人”,意味深长,请予以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注)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文体设施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为主的养老保险,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B. 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C.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警示中国在养老问题上必须及早拿出相应对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B. 社区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

    C. 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D. 老年文艺事业应该成为养老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让老年人欣赏老年文艺作品,就能使他们升华情感、完善道德。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结客。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元昊反,尝出双烽桥、染枝谷,遇夏人,破之。又破庞青、黄罗部,再战于伺候烽,前后斩首三百余级,获区落马牛、橐驼、器械以数千计。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一日,始解去。特迁西头供奉官。代迁,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乃分兵出其后夹击之,复与岊合,斩首百余级。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后夏人二万寇青塞堡,凯出鞋邪谷,转战四十里,大败之,复得所掠马牛以还。凯治军有纪律,善抚循士卒,平居与均饮食,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故士卒畏信,战无不力,前后与敌遇,未尝挫衄。兔毛川之战,内侍宋永诚哭于军中,凯劾罢之。经略使明镐言凯在河外九年,有功,遂领资州刺史。久之召还,未及见,会甘陵盗起,即命领兵赴城下。贼平,泽州刺史、知邠州。未几,又徙秦凤路,辞日,帝谕以唃氏木征,交易阻绝,颇有入寇之萌,宜安静以处之。凯至,与主帅以恩信抚接,遂复常贡。卒,年六十六。赠彰武军节度使,谥庄恪。

    (节选自《宋史•王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B.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C.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D.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兆,因初指西汉都城——今陕西西安附近地区,后世便以之指称都城。

    B. 枹鼓,分指“鼓槌”“鼓”,因其在战场上能增提势气,后又常指“战鼓”。

    C. 经略使,指在边境重要区域设置的主管边务的长官,唐宋诸朝多有设置。

    D. 谕,文中为“谕旨”的简称,“谕旨”是指帝王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凯秉公绝私,维护公家利益。面对守卒将遗落的草料归入私囊的行为,他不像其他监察官员那样纵容,而是严令禁止。

    B. 王凯不畏艰险,屡次建立战功。与夏军作战中,他移徙多处作战,苦守围城一月,斩获敌首物资颇多,立下了赫赫战功。

    C. 王凯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平日里,他与将士们平分食物,战时,将士们敬畏他,甘愿为他竭力作战。

    D. 王凯谨遵圣命,成功化解夷患。少数名族有叛乱之嫌,他采取“无为”之策,静观其变,顺利消除了叛离之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

    (2)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①(其五)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②点朝班。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后亦借指宫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蓬莱宫阙”是指大明宫,“南山”特指终南山,“对”字显示以“南山”为参照,突出了宫殿的宏伟高耸的气势。

    B. “承露金茎”一说是指武则天修造的“天枢”铜柱,与“霄汉间”直接组合,暗示铜柱高可入云,气势非凡,令人景仰。

    C. “西望”句是说在宫殿上西望可见王母瑶池;瑶池在昆仑山侧,距离长安本很遥远,这里主要是为了暗写昆仑之高。

    D. “云移雉尾开宫扇”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阿房宫赋》)所用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出人意料的情趣美。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