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
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蓦(mù)然   闭塞(sè)      晦(huì)暗

    B.挣(zhēng)脱   烧灼(shuó)      安塞(sài)

    C.冗(yǒng)杂   戛(jiá)然而止   羁(jī)绊

    D.恬(tián)静   骤(zhòu)雨      亢(háng)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瞳仁   躁热   恬静   元气淋漓 B.晦暗   束缚   羁绊   渺远

    C.搏击   磅礴   战粟   振撼 D.幅射   闭塞   亢奋   惊心动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C.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D.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市人民都认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并没有冬天》等。

    B.《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C.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D.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为民众析福、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吸,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文章前面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是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热烈磅礴的气势做铺垫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甚至禁止燃放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轩,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古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一种奢侈。

    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吹唱。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晴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⑦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⑧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文章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2.第⑥段面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结构上运用了前后呼应的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B.文章主要叙述了两种消失的年声,因为这种声音的消失,让作者感到最遗憾,也对过年减少甚至禁止燃放鞭炮流露出不满之情。

    C.文章第三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关于消失的两种年声的叙述。

    D.在作者看来鞭炮声、“踩岁”声和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都属于浪漫主义的,也是年的内涵之一。

    E.文章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相较当前的过年文化,作者更喜欢那些逝去的日子。

    4.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风情,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各个地方戏曲的特点写句优美生动的话。

    示例:安塞腰鼓那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激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