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2 题
  1. 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

    A. 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

    B. 启蒙思想不够充分

    C. 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D. 容克贵族势力强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 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 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 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 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 实

    结 论

    A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B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四大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D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图示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主题是

    A. 地方制度的沿革

    B. 宰相制度的完善

    C. 选官制度的完善

    D. 中枢机构的演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

    A.建设的延续性       B.创新的曲折性

    C.存在的合理性       D.产生的必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这从英国人同印度和中国的通商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种“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明清时期的中国造成的重要影响是。

    A. 改变了统治者重农抑商思想

    B. 直接促进经济结构的变动

    C.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使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人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现象

    A.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人中国

    B. 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

    C.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D. 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近代,全国性金融中心不断迁移,基本轨迹是:上海→北京与天津→上海→重庆→上海。这反映出近代

    A. 地方派系积极争夺金融中心地位

    B. 政治中心与金融中心始终分离

    C. 中国金融业受政治环境影响大

    D. 列强侵略严重破坏中国金融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

    A. 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 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 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 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

    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国家就像身体,社会转型就像治病救人,通过缓慢的新陈代谢,让血液更新,这就使历史性不被中断,使文明和生活方式在既有生命的延续中变化。这种说法形象评述了。

    A. “百日维新”后的中国

    B.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

    C.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D.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而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是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 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

    B. 罗马法的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C. 罗马法导致了自由市场的形成

    D. 罗马法维护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加试题】《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青铜作品,今已不存。下图为罗马时代的复制品。塑像捕捉了运动员身体发力,准备掷出铁饼的瞬间,整体上呈现出运动的美感。这一雕塑

    ①直接反映出古希腊人对宙斯的敬意

    ②生动体现了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精神

    ③折射出古罗马人对希腊文明的继承

    ④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希腊公民的素养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 五四运动的发生   B. 红色政权的建立

    C. 抗日战争的爆发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到:“在文艺复兴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用理智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

    B. 彻底否定教皇权威

    C. 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说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体制引以为荣,同时蔑视西方国家的民主传统,他们认为德意志特殊道路是一种积极的方式,是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其他国家的特殊方式。这表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A. 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B. 在民主方式上优于英法

    C. 建立有它的偶然因素

    D. 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A. 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B. 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C. 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D. 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做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贪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农作物种类远较西班牙为多;中国人普遍穿着棉布。丝绸服装,尤其是丝绸,衣饰华美,风度翩翩,中国出产的手工艺品极为精致,远销海外;中国有世界上一流的城市,非常繁华,商品种类丰富,买卖兴盛。

    ——摘编自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

    材料二  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精英以“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传统思想进行内在反思,正如梁启超表示:“我祖宗所留贻我之国性,成之固难,毁之亦不易。吾就主观方面,吾敢断言吾国之永远不亡!吾就客观方面,吾敢断言吾国之永远不亡!吾就客观方面,吾敢断言吾国之现在不亡!”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并从不同方面提供应对方略。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资产阶级改良派则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则力主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来“振兴中华”、救亡图存,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陈独秀则强调了爱国心的重要性,认为“国人无爱国心,其国恒亡”。一战之后,一些知识分子主张复兴民族文化。

    ——摘编自《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复兴的特点,并简要加以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嬴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材料二  黑格尔(1822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

    (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