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

    A. 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   B.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   )

    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B. 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C. 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D. 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 ,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   )

    A.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   B.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   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宋宁宗嘉泰(1201一1204)初年,绍兴府所属市镇年均商税额分布如下表。据此可知南宋绍兴地区(   )

    市镇

    钱清

    曹娥

    三界

    蛟井

    枫桥

    渔浦

    新林

    年均商税额

    1945贯

    6285贯

    1544贯

    1743贯

    3090贯

    2673贯

    1130贾

    A.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商业市场发展不平衡

    C.成为政府的财政倚重地区   D.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人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   )

    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   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C.具有反帝反封的进步性   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贫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的主张。这种主张(   )

    A.违背团结大多数的革命原则

    B. 受太平天国土地纲领的形响

    C.反映农民反封建的迫切愿望

    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成为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   )

    A. 引发了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建交热”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C.表明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克里斯提尼时期开始,希腊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许多节日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负责统领军队。这种做法(   )

    A.体现了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B.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C.限制了贵族随意滥用权力   D.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辐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一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一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

    A.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 

    B.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C. 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  

    D. 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工业总量的不断提高

    B.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

    C. 低收人国家工业总量领先世界

    D.中收人国家社会工业化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而英法对德国的统一最初则持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统一势必形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B.德国统一利于巩固原有欧洲均衡体系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政治分歧日益加剧

    D.多极化趋势严重挑战战后的世界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4年英国颁布的《专利法》 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关、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研究统计,《专利法》 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一1689年,登记53项发明专利;1690一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一1759年,登记379项发明专利。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害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但洋务运动以“官替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以下为洋务运动时期郑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批准年份

    企业名称

    专利内容

    1882 年

    上海织布局

    十年专利

    1893 年

    重庆聚昌火柴厂

    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管二十五年

    1900 年

    浙江利用套司

    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

    1905 年

    华洋统悄公司

    取得二十五年专卖权

    19Q8 年

    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准其在汉口地方专办,以雄商业

    ——摘编自刘秀平:《迟滞与成长——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若无英国1624年的《专利法》 ,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其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李约瑟之谜全新解释:专利制度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军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

    ——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历史背景,比较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与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寻访历史事件当事人,从中获得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20世纪60年代,某大学历史系学生确定了“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研究专题.为了广泛收集资料,搞好这个专题的研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了一份寻访辛亥革命当事人的调查提问提纲.以下走这份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

    1.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的活动。

    2.武昌起又后西方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的罪行.

    3.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对抗革命坚持反动统治的罪行.

    4.武昌起义后各地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队伍破坏革命的活动。

    5.南北议和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经过.

    6.袁世凯独裁卖国、镇压革命的罪行。

    7.南京临时政府奖动、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民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史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巾的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提出修改、补充或更正,也可以否定提纲内容提出另外不同的寻访调查方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点之一。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废除科举制,大办各类新式学校(当时称为学堂)。19O5年清政决下令停止科举取士,再加上鼓励兴办新式学堂的政策一一落实,我国出现近代以来兴办新式学校的热潮。到1909年,全国新式学堂的数量已达5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60万人。新式学校取代旧式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

    2.提出新的办学宗旨。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1906年清政府又提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崇尚科学技术等实用知识)”的五项办学原则。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又宣称,学堂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体育培养人的身体之能力,智、德、美三育培养人的精神之能力,相应发展真善美之理想,以期培养完全之人物”。

    3.制定全国统一的新式学校学制.仿照日本将普通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幼儿阅、小学)、中等教育(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大学)。并规定各级学校的学习年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师范和工程技术职业教育。部分开放女子教育,允许兴办女子小学和师范学校。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提出的办学宗旨和传统旧式学校办学宗旨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作用。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8年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1950年成立了计划委员会,自任主席。195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他逝世的时候,印度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正在实行第3个五年计划。尼赫鲁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培植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1951年尼赫鲁对国家官吏和军队进行了整倾和扩充,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他还用赎买和武力手段合并印度554个土邦,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民族语言重新划分郊界。

    材料二   独立初,尼赫鲁曾力排众议,决定印度留在英联邦内。他积极反对殖民主义,收复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但同时也承袭英国的特权。尼赫鲁为亚非会议发起人之一。于1954年访问中国,赞成周恩来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倡导。1961年又同铁托、纳赛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对内政策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尼赫鲁的内外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