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其他题 1 题,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其他题 共 1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有非常明显的群体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

    ①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

    ②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

    ③但不甚浓厚

    ④所以引以为快

    ⑤中国人“自然”的观念中虽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

    A. ②③④⑤①   B. ②①⑤③④

    C. ⑤③②①④   D. ⑤③②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日前,某地民办学校用“奇葩”试题考查学生和家长的做法,再次_______公众的神经。 教育资源的不均,家长心态的失衡,加上整个社会功利心的________,让这一事件备受关注。而要解决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规范市场,避免培训机构________,家长也要深刻反省,回归理性。

    A. 撩拨     鞭策     火中取栗   B. 拨弄    鞭策     火上浇油

    C. 拨弄     驱策     火中取栗   D. 撩拨    驱策     火上浇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与“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B.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 “你是教‘子曰诗云’ 的老师么?”他问。

    D. 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对联中,适合挂在辛弃疾故居的对联是(   )

    A.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B.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C.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D.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既来之,则安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是(   )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A. ①④/②/⑤/⑥   B. ①④/②⑥/⑤

    C. ①/②⑥/④⑤   D. ①②/④/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时,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厘:胙肉(zuò ròu),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文字,做文章。

    B.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

    C.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              卑:地势低洼

    D.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 ①堕马而死                 ② 不患寡而患不均

    C. ①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② 不如因善遇之

    D. ①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被汉文帝征召到宣室,可惜汉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问社稷大计。

    B. 贾谊二十岁时,在朝中更定历法,订正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

    C. 贾谊十八岁时就闻名郡中,后在吴廷尉和李斯的举荐下,被文帝征召博士。

    D. 贾谊没有后代,怀王堕马而死后,他自认为作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忧郁而死。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3)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  汪莘

    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问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且尔言过矣,     ___,___     ___,是谁之过与?

    (2)____     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5)皇览揆余初度兮,         

    (6)____     ___,力行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

    (7)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 。

    (8) 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夜

    何君华

    (1)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2)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3)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4)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5)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6)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7)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8)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9)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10)娘说:“儿,回来吧。”

    (11)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12)娘说:“儿,回来吧。”

    (13)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14)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15)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

    (16)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17)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18)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19)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

    (20)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21)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2)“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23)“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

    (24)“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

    (25)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26)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7)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28)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

    (29)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30)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1)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2)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3)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2期)

    1.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6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小说第9至13段属于插叙内容,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3.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①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

    ②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4.“冬夜”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延续诗词的文脉

    胡妍妍

    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被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光辉。

    ②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暮年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乡物家什,张口即来,有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

    ③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失落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里”的日子。朱自清说:“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己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④在诗教陶冶之中,是现实向诗意看齐,是人在模仿诗而不是相反。经由读古典诗词,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历史咏古,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我”的地方,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也能更历史地看待此间的世界。这也是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的道理所在。你得能举一反三,能同情同理,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这是诗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乡物家什”“文化磁场”分别体现了古典诗词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概括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3.请简要分析文末画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概括句子含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酷”,原指“残酷”“程度深”“极”……可如今,中学生中也流行起“酷”来:长相英俊的“酷”,打扮时髦的酷,冷峻阴沉的“酷”,模仿歌星的“酷”,学习优秀的“酷”。看来,“酷”已被赋予了多个意义。

    那么,你是如何理解“酷”的呢?你周围有哪些“酷”的人或事呢?你有哪些“酷”的经历或感受呢?请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