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周人必须在各地区与殷人旧族及当地土著建立‘三结合’的统治”。这种“三结合”中主动的结合力量自然是周人与友族的宗亲子弟,他们也是最居优势地位的成分。这种作法

    A. 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B. 有效的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根源在于周初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D. 体现的是一种神权与族权的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元前六世纪末,鲁国的三位国相掌控国家大势,其家城墙超出周朝的规格,鲁定公带军队去“堕三都”,但没成功。晋献公时为保太子位,不许群公子住国内,晋国没有了“公族”,而代替公族的卿族兴起。此后大权长期为卿族掌握,晋后来被赵、韩、魏三家所分。这两件事一定程度上

    A. 说明了分封制度弊端初显

    B.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C. 表明了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D. 反映了新兴势力的上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此堂得以诛之。”材料说明了政事堂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制约了君主专制

    C. 不利于商业发展

    D. 有利于政治清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要求成年男子: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定量的绢和布、不去服徭役的纳绢和布代役。1581年,明朝张居正改革: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雍正帝时,则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反映了

    A. 纳税个体的扩大

    B. 人民负担的减轻

    C. 征税依据的变化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货币一般被认为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下列有关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秦朝曾经用图一中的货币来巩固其统治

    B. 图二中货币最早可能铸于唐朝开元年间

    C. 北宋政府曾经一度推广图三中的货币

    D. 他们的使用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外贸的经济目的明显

    B. 交往带有一定的掠夺性

    C. 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

    D. 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咸丰帝在出让许多国家权益的同时,对西方使节要求以西方礼节三鞠躬(中国要求跪拜)拜见皇帝、亲递国书死活不答应,并表示“设该夷固执前说,惟有与之决战。”1873年,同治皇帝18岁亲政,经过交涉外国公使被允许觐见,清朝廷为了表示中国皇帝不同于外国君主,特将公使们觐见本国君主时的三鞠躬改为五鞠躬,皇帝不亲手接受国书(公使们将国书放在黄案上,皇帝以“点头”表示收到)。这表明

    A. 国际交往规则缓慢的为清政府接受

    B. 清政府对列强侵略的本质充满警觉

    C. 全体国民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情结

    D.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权益获得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庞大的军政费用靠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各地人民的“进贡”等收入来维持,但收入并不稳定。后杨秀清等建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被洪秀全所采纳。这

    A. 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有所改变

    B.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

    D. 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灵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材料表明

    A. 东南互保在当时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

    B. 清政府采取了正确措施应对当时的困局

    C.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直接促成了东南互保

    D. 清廷统治下的一些实力人物割据化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这可能存在的不足是

    A. 因人设法违反了宪政的本意

    B. 总理制约总统各国没有先例

    C. 两者牵制无法体现三权分立

    D. 人民主权却无人民真正参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7年11月《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已经成了绝对的反革命势力,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因此中国革命的前程,要“急转直下的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全国的状况是直接革命的形势”,提出党的总策略是发动城市工人和农民举行总暴动。这种决议案

    A. 正确判断了大革命后的形势

    B. 表明右倾思想在党内有所抬头

    C. 是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

    D. 可能会给革命带来一定的危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38年月11月,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声明:“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它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12月为“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这主要表明

    A. 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

    B. 为灭亡中国日本在策略发生了新变化

    C. 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

    D. 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声明:“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这反映了他

    A. 不甘心放弃仍试图影响政局

    B. 害怕失败想推脱战争责任

    C. 准备改组政府放弃一党专政

    D. 尽快结束战争以争取和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 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 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 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 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人民日报》不同历史时期与援助有关的报道的占比柱状图。以下解读合理的是:

    A. 60年代报道情况可能受“一边倒”政策的影响

    B. 70年代外国援华报道变化受中美建交的影响

    C. 80年代的变化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有关

    D. 从整体上看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古典时代,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亲近感,而不是希腊城邦附近的高卢土著、蛮族邻居。这可能主要得益于

    A. 直接民主的制度

    B. 城邦公民的平等理念

    C. 高度的文化认同

    D. 小国寡民的历史情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传说古代西方,有一天天庭里的众神失和,世界处于灾难的边缘,没有人敢站出来仲裁。血气方刚的易受仙女勾引,老于世故的不敢直言权势,天上地下没有合适的人选。最后,天帝身旁站起一位白袍金冠的女神,拿手巾,绑在自己眼睛上,大声说道:“我来!”众神一看,均表示同意。此传说主要表明

    A. 城邦争斗企盼和谐

    B. 调和纠纷纯靠理智

    C. 商品交换需要公平

    D. 拯救国家要靠正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影响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合理的使用权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下近代几种权力的使用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贵族院可以制定和解释法律

    B. 美国总统有权提名和解职大法官

    C. 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D. 德意志国皇帝有权直接任命内阁官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了参议院很大的权力,如它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案,但参议院的议员却是由地方代表和地方政治家间接选举产生。这样规定可能主要是

    A. 实行精英政治的需要

    B. 满足共和政体的需要

    C. 调和不同势力的利益

    D. 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选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则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

    A. 议会改革是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

    B. 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 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定程度影响了当时社会

    D. 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掌权后推行: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这主要表明

    A. 昔日欧洲霸主地位的情结仍在其心中

    B.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应掌握自己的命运

    D. 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主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认为:如果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世界同步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共产主义阶段,人权已无外来主权威胁时,那么主权将不复存在。在原始社会和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世界都是没有主权的社会。由此,人类社会发展都是围绕着人权而发展的,主权因人权的需要而生也因人权的实现而亡。该学者的主要观点是

    A. 人权无国界的理论现阶段将无法实施

    B.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权将无普世价值

    C. 超越主权的人权社会将不会真正存在

    D. 强调主权会不利于人权发展社会进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全球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材料表明

    A. 文明冲突的社会不会有政治经济利益

    B. 东西文明的对抗决定国际秩序的走向

    C. 国际政治斗争的新领域将是文化领域

    D. 冷战时期遏制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理念,包含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美国优先”是衡量一切政策是否必要的唯一标准;二是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定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无论该协定多么重要。其理念主要表明特朗普:

    A. 掩盖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倾向

    B. 追求利益却不愿承担相应责任

    C. 建立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和秩序

    D. 企图避开联合国追求单边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个群岛国家,既离开欧洲大陆,又靠近欧洲大陆,这样英国可以利用自己岛国的优势,专心自身发展。自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就基本确立了海上霸权。此后300多年里,英国海军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首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对英国的海上控制进行挑战。17世纪,英国人通过平稳、渐进的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而在欧洲舞台上,英国工商业发达并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世界工厂”的地位。面对自己的辉煌历史,英国人很正常地产生了一种根植于他们骨子中的民族自豪情绪和优越感。这使英国人认为自己优越于和强大于欧洲其他民族,英国应是欧洲事务的主导者,因而反对欧洲大陆新崛起的力量对英国形成挑战。英国的均势外交目标就是无期限地扮演欧洲舞台的主角和持续拥有英国固有的战略优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这段话是对英国均势外交的最好概括。

    ——摘自《英国外交浅析》等

    材料二  英欧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的聚焦点,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别因素,使得英国对欧盟长时间保持若即若离的不坚定立场。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受挫,英国国内“疑欧主义”日盛,在他们看来欧盟未来的一些政策趋势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与此同时,欧盟其他国家的民众也对英国渐生不满,认为英国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因此英国“出局”对欧盟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事。同时,英国国内在野的独立党势力渐大,执政的保守党内部分歧严重。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卡梅伦亦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投,结果显示52%公民支持脱欧。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英欧关系的变化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自《脱欧公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英国推行均势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公投的原因及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诚被任命为湖北省政府主席后,便领导了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1941年4月制定《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具体内容包括:“农民佃租定为正产物总收获量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即由总收获量先提二成五归佃,所余七成五由主、佃对分;实施减租后,地主不得因减租而撤佃;按年分区推行,其分区推行次序及办竣期限,由省府以命令规定之,期于五年内,次第完成。”这种土地改革总的说来,效果甚微,“减租政令不免有遭受破坏的地方”,主要有:地主“将一部分田亩匿不陈报,以图拆补减租损失者”;“佃户在地主积威之下,仍多方维持地主利益,不敢有短失者”;地主“往往假词威吓,使佃户不敢依照规定减租”。“以上情形,均可见地主势力之大,竟可迫使无知乡农自动地放弃其应得的利益”。经过这段“减租”的实践,陈诚自己也承认:“所可痛心者,就是在‘做’字上太差劲。更重要的,陈诚的“减租”改革并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整个改革,并没有国民党的中央文件加以肯定,都是湖北省的行为,结果收效不大。

    ——《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  针对土地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在民主革命时期,正确的土地政策经验主要是: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这是打破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基本措施;将农民的乡土和族群意识纳入到阶级意识的体系中去,使农村的土地改革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组成部分;无偿没收地主土地。这些土地政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摘自《向毛主席学习》

    (1)根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陈诚土地改革收效不大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清政府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然而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更是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结果洋务运动步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要“尽一切可能让共产党在经济上日子不好过”,对中国经济上封锁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步步升级。这给新中国经济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困难。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以中国中兴通讯公司非法向伊朗和朝鲜出口为由,发布公告: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些技术一旦被卡住脖子、断供,将给中兴公司带来巨大的的影响与损失。

    历史事件总能给我们启迪与警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