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鲁迅——《狂人日记》

    B.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 茅盾——《愚公移山》

    D.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A.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 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 李自成起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秋收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A.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 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 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 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 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 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 帝制复辟

    B. 军阀混战

    C. 日本侵华

    D. 东北易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英联军 D.八国联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4月23 日的那一晚,整个南京城的人们恐怕都难以入眠,等待着这个城市的又一次历史交替,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都撤了。与上述情景相关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申报》评论道: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民用工业远超日本

    B. 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C. 海上交通运输发达

    D. 旧式兵器全部淘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中国

    A.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摆脱了殖民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    )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

    习译书……

    A.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D.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定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这场战争

    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实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 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校八年级举办了历史知识竞赛,下边是某同学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反映的是:(    )

    竞猜卡片

    贵州境内     肯定毛泽东军事路线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生死攸关转折点

    A.湘江战役 B.遵义会议 C.四渡赤水 D.会宁会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宣传画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组织的态度。下列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是

    A.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材料评述的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保卫大武汉

    C. 百团大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抗战期间,漫画家们以笔为武器,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促使左图到右图中日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

    A.全国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继续抗战

    C.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步走向联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 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 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 星火燎原1931年

    B. 出师北伐1931年

    C. 星火燎原1937年

    D. 出师北伐1937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甲午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开创的福新面粉公司,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

    改正: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

    改正:

    (3)中共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

    改正:

    (4)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为《歌女红牡丹》。( )

    改正:

    (5)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

    改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历史中每个华丽转身的瞬间都澎湃着光辉的新浪潮。

    (从漠视到重视)

    材料一:

    作者

    作品

    出书时间

    内容

    魏源

    《海国图志》

    1843

    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蒸汽机和火轮船等西方新式器物的原理和制造方法

    姚莹

    《康蝤纪行》

    1845

    强调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介绍了英国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

    徐继畬

    《瀛环志略》

    1848

    详细介绍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世界地理知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封建士大夫集团的思想主张。促使其产生这些思想主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从禁止到尝试)

    材料二: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70年代的矿业政策新变化。列举洋务运动中“试办煤铁事宜”的民用企业。据此简要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从怀疑到传播)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在中国,粱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皆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从1917年到1923年,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启超传》

    (3)根据材料三,“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在中国近代社会起到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的探索过程,亦是在挫折中前进的过程。

    材料一: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先后有香港海员罢工、二七大罢工、五动、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都遺到血腥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后中共认识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求索》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党在早期工人运动失败后如何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新思想。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2)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没有被难倒。中国共产党认,人民群众是战争舞台的真正主角,是打不破的铜墙铁壁…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群众,依靠广大根据地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依据材料三,指出面对敌后抗战的困难,中共得到什么重要的认识?列举敌后战场以战胜困难,争取胜利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党革命与建设时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活动探究题

    蜀山区某中学八年级历史研究社团开展了“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天朝的危机)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材料一中的漫画出现于哪个条约签订后。

    (革命的转折)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750年至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对于1919年巴黎和会,青年知识分子有哪些期待。简述“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

    (民族的新生)

    二战亲历者眼中的中国抗日战争

    “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毛泽东

    “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美国总统罗斯福

    “日本对华用兵愈持久,则国民负担愈重;愈深入,则愈不能自拔。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

    ——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石原莞尔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未来的构建)

    材料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今时代世界应该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