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字词书写 2 题,选择题 3 题,情景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课外阅读 1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神奇的瓦片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年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⑥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选自《东南快报》)

    1.选文中这种神奇的瓦片有哪些功能?

    2.选文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3.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多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密密的针脚》,完成下列各题。

    密密的针脚

    赵宜辅

    ①母亲愈发衰老了,习惯在脑后随意绾一个髻,花白的头发已失去了原先的光泽,干枯发黄。这些年,地里家务的劳累,使得母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走路时腰老伸不直,稍微负重,腰就疼得站不起来。可即便是这样,母亲还坚持种了一亩地的棉花,她说:“女儿家的棉被该换新了。”

    ②我给母亲去过电话,说市场上的羽绒被真空棉被因其轻盈美观又不失暖和,早已走入千家万户了,不愿意母亲再劳累。母亲坚持说棉被才更暖和贴心。

    ③记得十年前,母亲也是这般,选了绒长一点的棉花请人加工成棉絮,买来崭新的被里、被面,她要为心爱的女儿缝制嫁妆。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倾泻进来,洒下一片暖。那时母亲尚且年轻,眼神好,眯着眼穿针引线,在右手中指戴上顶针后就开始纫针了。母亲动作娴熟,不时地把针在头发上擦一下,加点润滑,遇上太厚的地方,针穿不过去,就把针尾在顶针上顶,母亲神情很专注,似乎在刺一幅精美的苏绣。我知道,她是在把那份浓浓的爱一针一线缝在这棉被上。

    ⑤母亲做这些的时候,我除了默默看,什么也帮不上,索性将脸贴在棉被上,喜欢闻着棉花散出的那种淡淡的清香,还残留着阳光的味道,有一种暖意在心底蔓延开来。

    ⑥静静的时光里,流淌着岁月静好。

    ⑦转眼间春去秋来,这期间繁琐的育苗、除草、打药,直至棉花收获,不敢想象母亲是如何在地里劳作的,仿佛看见那些寒露沾衣的清晨,我那单薄的母亲围着自家做的蛇皮袋,穿行在高出她许多的棉花垄里拾捡棉花,而露水悄没声息打湿了她的衣衫,仿佛看见母亲在堂屋里剥棉花,黑乎乎皴裂的指头掏开一朵朵的洁白。而做着这些,支撑她的只是一个信念,只是那份碎碎念的牵挂。

    ⑧待到缝制好了四床厚实的崭新棉被,母亲便要亲自给我送来。因为晕车,只好坐了三轮车一路颠簸来到小城。我接过棉被的那一刻,鼻子发酸泪水忍不住就落下来,轻轻地抚摸着这些光滑的被面,抚摸着这些密密麻麻的针脚,这针脚里有我熟悉的气息,属于母亲的气息。

    ⑨抬眼望见母亲,她正开心地笑着,眼角的皱褶堆积得更深了,这笑,是那般慈爱,是那般暖心暖肺。

    ⑩母亲一边说我是傻丫头,一边替我拭擦泪水。她的手指关节粗大,粗糙得像失去了水分的树皮。动作却很轻柔,生怕弄疼我似的。我把头埋进母亲的胸前,母亲用双臂抱着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旧时光里,那些郁郁葱葱的日子里,开心了,受委屈了,也是这般依恋母亲的。而不管岁月的脚步走过多远,我知道,母亲始终是永远给我温暖的那个人,无论我飞多高,母亲的牵挂始终在。

    ⑪有时候,大爱就是无言的,一如这密密的针脚。

    (选自《读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属于环境描写,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3)谈谈你对选文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的理解。

    (4)请说说本文结尾的妙处。

    (5)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标题“密密的针脚”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完成下列各题。

    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

    宋威

    ①“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每每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总是让人心生感慨。大多数人越老越怕添新岁,诗人却与众不同,面对新春欢喜雀跃,因为他觉得,年纪开始了第七个10年的人,屈指算来,并不多见,故此值得高兴。可见,拥有好的心境,面对世事就能乐观处之。

    ②面对年岁的更迭如此,面对工作、生活亦然。有的人正经历“成长的烦恼”,有的人已遭遇“中年危机”;有的人在前进的坡坎上挥汗如雨,有的人在事业的瓶颈处辛苦劳碌。倘若一味盯着劣势、不足,感物伤怀,颓唐气馁,只会进退无据;调整视角,换个心境,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心态决定状态,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十分重要。

    ③“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志向犹如前进的灯塔,目标越坚定,心态越笃实。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没有因“一穷二白”而放弃,也从未因危险或诱惑而摇摆,还从容写道: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一个为理想搏击的人,决不会在困难面前当逃兵,更不会斤斤计较、满腹牢骚,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以淡泊的心态对待名利。“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心有所向,行有所达。坚定志向、矢志不渝,才能内心安宁、不再彷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

    ④有人说,一个人越敢于承担重任,就越意气风发。责任固然沉重,却如“压舱石”,让人临高处而不忘形,处低谷而不丧志。上世纪50年代,为战胜福建东山县的灾荒和贫困,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可苦干多年,试种十几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均未成活。但谷文昌并没被失败和挫折压垮,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坚忍不拔、百折不回,最终以漫山木麻黄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令谷文昌志笃意坚的,正是“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这样的责任感,让人即使面临困境,也能以积极心态努力应对。

    ⑤有时,保持好心态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哲人有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像读书那样,用一只眼睛观察表象,另一只眼睛洞察本质、探寻规律,内心自然就有底气;用一只眼睛察看万物,另一只眼睛审视自我,分清利弊、见贤思齐,自能收获沉稳练达的气质。跳出思维窠臼,警惕“空间迷向”,拒绝人云亦云,方能拓宽视野、增长智慧,让好心态始终相伴。

    ⑥“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以良好心态面对世事,始终保持微笑、振奋精神,不怕暗礁、不惧荆棘,生命总能绽放出新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

    (1)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拥有好的心境,面对世事就能乐观处之。”

    B.文章告诉人们面临困境时,需要调整视角换个心境。

    C.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

    D.状态决定心态,状态好,心态就自然好。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2 题
  1.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

    千年遗韵渊远流长,一生最爱词默诗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结合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千里汉江,她始终没有停息过自己的足迹,昂首高歌,再美的风景也无法挽留她奔流的步履_____。她一路欢歌,一路轻盈_____,欢快地踏上远征的行程。她一路小跑地走出宁强县,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不久,她拥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那就是﹣﹣汉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让世界对日新月异发展中的中国刮目相看。

    B.枣阳市连续三次闯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令全市人民自豪。

    C.《流浪地球》掀起了国内科幻电影的风暴,但许多业界人士对此不以为然。

    D.干部群众对“学习强国”这个思想文化聚合平台的热衷程度,可谓急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全社会需要进一步关心和重视留守儿童。(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介词、动词、连词、名词)

    B.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称谓,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八百里指牛,山门指佛寺的外门。

    C.排雷战士杜富国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和担当。(这句话没有语病)

    D.“独立思考、拓宽渠道、思想品质、精彩至极”,这几个短语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诗词大会》是与大家一年一度的相约,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________________,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来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

    ①季节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②一起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③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

    ④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

    ⑤一起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A.④③⑤②① B.①④③⑤② C.②④③⑤① D.①④⑤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诗文默写。

    ①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领着我们向前去。(朱自清《春》)

    ②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

    ③《登飞来峰》一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

    ④古往今来,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虽“不戚戚于贫贱”,但有“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虽“不汲汲于富贵”,但有“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赤子之心……从“无求”到“有求”,这是一种大格局、大境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想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你所在学校准备开展“弘扬好传统,传递正能量”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补写标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圣贤智慧。学校举办经典诗词朗诵大赛,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加深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九(2)班计划组织一次古诗文朗读大赛,班长陈明为大赛宣传写一副标语,现已完成上联,请你根据画线句子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_____

    (活动设计)为了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举行国学经典朗读大赛;

    活动一:_____;

    活动二:_____。

    (材料探究)当今国学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将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国学传播的特点简要概括出来。

    材料一:漫画《孔子曰》实现了轻松讲解儒家经典的目的,《大鱼海棠》成为中国上古神话的“说明书”之一……点开微信公众号,网友们大开眼界,原来“高冷”的国学也可以如此趣味横生,硬邦邦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一位在新疆支教的老师留言:“这些形式可以让学生们边看边笑,边学边思考。”

    材料二:互联网上,打着国学旗号进行商业推广的网站屡见不鲜,朋友圈里,假借国学之名进行营销的各类公众号活跃度很高。对传统文化的随意解读充斥网络,其所传播的国学知识荒腔走板;日前网上一些低质量的教学视频让人们对国学的认知产生偏差,“似乎摇头晃脑、满口京片子就是国学”。

    (交际运用)一天,张军拿着语文课本,对你说:“这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很晦涩,我有些不明白,又读不进去,你能帮我讲解一下吗?”请你联系所学知识,给他写几句解惑和鼓励性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春望》,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诗人也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结合全诗,分析诗题中“望”字所包含的含义,以及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根据要求答题。

    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危素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说道:“这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

    (1)以上文段选自长篇章回体小说_____,作者是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乡下农民”是谁?这个“乡下农民”有没有接受邀请?他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关关①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②,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③,无有。闻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④不深山之适⑤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戴名世《戴名世集》)

    (注释)①关关: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②掬:捧。③鷇(kòu):初生的小鸟。④奚:为什么。⑤适: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去地不五六尺_____

    ②人手能及之_____

    (2)文中划句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B.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C.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D.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二鸟最后致死的根本原因是“_____”,《爱莲说》中表明所托之物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易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

    (5)作者通过讲述二鸟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题一:请以“我是追梦人”为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经验的木匠往往会这样教徒弟:在刨木头时,碰到木节要小心。因为这些木节都是树木曾经受伤遇挫的地方,他们往往会变得最硬!

    请结合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