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语言应用 3 题,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运用“梅花、矮墙边、祖孙”等词语,写一段描述冬日温暖场景的文字。要求有细节描写,富有文采,不超过1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就具备工匠精神。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氨气对蔬菜有危害,外伤伤及叶,内伤伤及根。当根外追肥不当时,①________,因为产生氮气后,氨气向上走,所以直接危害植株叶片,其中植株中部叶片受伤最突出。这是因为植株中部的叶片正值壮年,新陈代谢旺盛,②________,遭受的危害也最早、最重。而在条施和穴施不当时,最容易造成植株内伤,因为土壤中产生氧气后,③________,很容易造成根系失水,最后导致整个植株死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虽然秦腔名家任哲中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可是我依然惠存着他当年送我的秦腔磁带。

    B. 这件事情当时非常紧急,且又有难度,如果不是您的全力帮助,估计就又黄了。

    C. 由于正值上班高峰期,路上堵车严重,当我赶到宾馆的时候,检查组已恭候多时。

    D. 老张啊,昨日见到您我万分激动,本想多喝,却不胜酒力,酒后失态,还望您多包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的同桌学习非常认真,每堂课都仔细听讲,课间的几分钟也在安之若素地写作业,神情十分专注,因此学习效率极高。

    ②我们既要对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又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警觉,审时度势,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③防范并化解风险,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先从坏处着想,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把握主动权。

    ④一部反映西南联合大学的电影《无问东西》日前在各大影院上映,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到电影院观看的人座无虚席。

    ⑤尽管某歌手因负面新闻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多次批评,但不少的粉丝仍然对他穷追不舍,为其行为百般辩护。

    ⑥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越要居安思危,绝不能犯战略性、原则错误。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校九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B. 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D. 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盛玉雷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

    “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真正的标志。”打破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1953年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锹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处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长跑运动中有“极点”概念,意即跑步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情绪低落、全身乏力等状况,但在熬过临界点之后,跑步者将迎来“第二次呼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多时候,我们常在抵达边界前就选择了放弃。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我们才能越过一个又一个“极点”,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人类的所有知识能够画成圆的话,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

    B.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生的突破者,如那几百个登顶珠峰、几千个进入太空的人。

    C. 慕生忠带领筑路军民用铁锹和十字镐在世界屋脊建成青藏公路,靠的是坚韧毅力。

    D. 人生边界处的最好选择应该是看准节点,适时迈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引用名言,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话题,即人生边缘与人生价值问题。

    B. 文章引用大学教授讲述学习的意义的话,为人类文明拓展是边界重构这一观点提供支撑。

    C. 文章从为什么要突破人生边界和怎样突破人生边界两方面展开,重点是第二方面。

    D. 文章提出问题后即宕开,由人类文明而转向个体价值飞跃,再论证突破人生边界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化茧成蝶般的磨炼是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可见历经磨炼的人生都是辉煌的。

    B. 如果没有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边缘的一群人,人类社会文明就很难获知未知世界。

    C.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虽然我们不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

    D. 跑步者熬过“极点”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启示我们:人生应勇于突破“极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它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

    (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有删改)

    材料四: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城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 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 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D. 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造成失业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担忧,有人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B. 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C.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D. 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们都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至于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①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②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侯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  ①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②上:汉武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涉:到,进入

    B. 徒斩车辐而持之      徒:空

    C. 单于遮其后         遮:遮盖

    D. 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脱:逃脱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B. 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C. 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D. 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分散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 李陵非常勇敢。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难以取胜,准备撤兵。

    C. 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D. 李陵得到了司马迁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下狱施以腐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陵军侯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2)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 “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C. “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 “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吴兴”“别愁”“孤影”。

    D.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E. 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

    2.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用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渴慕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