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基础知识综合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名著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5)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7)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通过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光明中学开展、筹备、策划的“为母亲送祝福”活动,得到师生的热烈响应。

    B.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收治武汉轻症患者的各家方舱医院陆续休舱。

    C.八位顽强、乐观的勇士,以坚韧不拔的风格战胜了重重困难,成功登顶珠峰。

    D.福建对口支援宜昌市医疗队的主要成员有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组合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从差点辍学的贫家女孩到偏僻山村的代课教师,从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到浙江医科大学的学生……李兰娟院士的青春时光,充满了曲折和磨砺,写下了传奇与震撼,成为一代青年(A思慕B仰慕)的榜样。沉淀得了孤独,熬得过痛苦,经得起劫难,才不会被(A瞬息万变B物换星移)的时代落下,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奋斗是青春最xuàn丽的底色。那些走过的路吃过的苦,终究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沉淀(_____)      ②劫难(_____)    ③xuàn丽(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2.“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河间献王①曰:“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静居独思,譬如火焉。夫舍学圣王之道,若舍日之光,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惟学问可以广明③德慧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河间献王:刘德,汉景帝第三子,封为河间献王。②汤:人名又称武汤,武王,商朝的建立者及第一个君主。③广明:扩大彰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

    B.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

    C.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

    D.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       (2)然后能自强也   强:

    (3)夫舍学圣王之道   舍:     (4)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   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汤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性,但甲文强调________,乙文强调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的火车

    李朝德

    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载着心事重重的乘客飞驰向前。

    ②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将在窗外忽闪而过,那种兴奋与激动难于描述。

    ③10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我理解这时的沉默。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

    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

    ⑤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放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一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我颓然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没有看见你,火车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

    ⑥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能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空欢喜一场。

    ⑦松林村的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我不甘心地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小时就能到村里,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母亲连忙阻止,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这样做是她的错。我没有办法,自己赌气也是跟母亲赌气:“那就明晚还在这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招手,一定可以看见。”我又一次要求母亲去铁路口,固执得有些残忍。我坚定地认为,是我的疏忽,才会没看见站在车窗外的母亲,那么近的距离怎么能看不见?

    ⑧那晚返程时,我早早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飘移,伏在玻璃上,我尽量睁大眼睛,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景物。我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的光明在哪里呢?

    ⑨此时,我又看见了“施家屯收费站”,心头撞鹿。内外温差大,车窗内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亮玻璃,双手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我终于看见被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看见了村庄里萤火般的昏黄灯光。

    ⑩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寻找并摇手呼喊,火车却过了!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啦!”母亲也说:“我也看见你了。”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⑪我在黑夜中的火车里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小米田的道口,不过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有删改)

    1.根据提示,概括“我”在相关事件中的情绪变化。

    乘车出差将过家乡

    与母相约路口见面

    火车疾驰错过见面

    黑夜返程匆匆而过

    意外和为难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优美,辞藻华丽,蕴含着深沉、浓烈的母子真情,令读者深深感动。

    B.第①段画线句是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第③段加点词“沉默”表明母亲的话是在安慰“我”,她其实渴望见到“我”。

    D.文章最后一段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赏析词句。

    (1)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赏析修辞方法)

    (2)我慌忙用手掌擦亮玻璃,双手罩住眼眶遮挡车内的亮光,让自己也陷入与外面一样的黑夜,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索一景一物。(赏析加点词)

    4.第⑦段中的两处“固执”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紫禁城真的有9999.5间房吗?

    ①自古以来,我国民间传说紫禁城有9999.5间房。很多人认为,9999.5间房寓意帝王“九五至尊”的地位。那么除去文化因素,这种说法正确吗?回答是否定的。

    ②在古建筑领域中,4根立柱围成的空间称为“一间房”。紫禁城自明代初建以来,历经明代扩充,明末战火破坏,清代复建,新中国成立后修整等阶段。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紫禁城古建筑的数量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明永乐时期房屋总数约8300间,明末时房屋总数约20000间,清代时期房屋总数约10000间。

    ③紫禁城建筑群自1417年正式开工,用了3年便完工,历经近600年仍完好。如此快速、优质的营建工程可反映我国古代大型宫殿建设在规划、组织和营建技术上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④材料储备的科学性。紫禁城营建的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石材、砖、瓦。光这些营建材料的备料就用了11年。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与庞大的施工现场的整洁,在明代始建宫殿时,工部就采取场外加工的办法,这是现代建筑施工工厂化的雏形。据北京史志文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初,工部曾在紫禁城周边设有神木厂、大木厂、台基厂、黑窑厂、琉璃厂和采石场。其中,神木厂和大木厂为储存木材的地方,台基厂为木构件加工的场地,黑窑厂为烧制青瓦的地方,琉璃厂为烧制琉璃构件的地方,采石场则为对采运的石头进行初步加工的场地。营建材料准备齐全,且围绕紫禁城码放,有利于工程快速、有序地开展。

    ⑤人员组织的科学性。明永乐时期,参与紫禁城营建的人员众多。《明史·食货志》对紫禁城营建活动这样描述:“明初,工役之繁,自营建两京宗庙、宫殿、阙门、王邸,采木、陶壁,工匠造作,以万万计。”这些工匠分为土作、石作、木作、瓦作、油饰作、彩画作、裱糊作、搭材作等工种,不同工种之间的有序衔接、巧妙搭配,是工程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除了10万名工匠,还有近百万名劳工参与营建紫禁城。他们灵活分布、互不干扰、有序施工,各个宫殿的营建同步进行,使得工程进展快速而又顺利。

    ⑥营建技术的科学性。紫禁城古建筑以木构件作为建筑的核心受力骨架。各个木构件之间通过榫卯连接,即两个相互连接的木构架,其中一个端部做成榫头形式,另一个构件端部做成相应的卯口形式,榫头插入卯口中,便形成连接整体。榫卯连接的安装方式不仅是我国古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而且还意味着工匠只需在现场对木梁进行拼装即可,不仅安装速度快,而且施工质量好、抗震能力强,体现了科学性。紫禁城的古建筑历经600年的200多次地震,从未出现过宫殿建筑倒塌的情况。

    ⑦紫禁城古建筑营建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科学表现,就是程式化的建筑安装方式。紫禁城的古建筑虽有上万间,但其屋顶形式无外乎硬山、悬山、歇山、屋顶、攒尖屋顶形式的一种。紫禁城的古建筑群就是这五种屋顶形式按大大小小的组合方式安装而成,犹如几个专用的模子制作,有大规模程式化生产的科技之感。

    ⑧虽然紫禁城有9999.5间房的说法不正确,但是可反映紫禁城古建筑数量众多。不仅如此,这些古建筑能够在3年内完成营建,从建筑施工的科学性角度而言,能够体现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高超技艺。

    (摘自2020年1月《科技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禁城自明代初建起,历经扩充、破坏、复建、修整等阶段,建筑数量并非一成不变。

    B.第④段画线句中的“这”指的是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与现场整洁,采取场外加工的办法。

    C.第⑤段引用《明史·食货志》对紫禁城营建活动的描述,说明了参与营建的人员众多。

    D.文章采用时间顺序说明紫禁城建筑群的营建工程在规划、组织和营建技术上的科学性。

    2.紫禁城古建筑营建技术的科学性体现在哪几方面?请概括。

    3.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紫禁城建筑群自1417年正式开工,仅用了3年便完工,且历经近600年仍完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几何时,绿色生活方式还是需要大力倡导的一种理念,而今已经悄然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在日常消费、出行等方面的自觉选择。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的智能化。生活中的环保新风尚,正是当前我国公民环保素养提升、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的体现。这些新风尚,能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引导更多人加入?

    材料二:

    (镜头一)处理旧家具,扔了可惜,不扔又没地儿放。怎么办?重庆某小区业主群里专门有人负责旧物新用的工作,微信群里吆喝一声,不用的家具送给小区有需要的邻居,小区内部消化不了的旧物,物业公司统一设置回收点。

    (镜头二)宾馆不主动提供“六小件”了,客人们能接受吗?上海某宾馆领取一次性物品的登记资料显示,去年7月1日是实行新规的第一天,一共33位顾客签单领取了相应物品。再看看今年1月14日当天,有18位顾客领取了一次性物品。翻阅资料,新规实行半年来,这家酒店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在逐步减少。

    (镜头三)如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在智能垃圾回收设备前,市民陈莹告诉记者:“这台智能设备很方便,用这张小卡片开箱,按照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进垃圾桶里,设备自动称重累计积分,积分累计一定数量时,可以兑换垃圾袋等生活用品。”

    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国家重视环保工作,为此还出台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B.2017年到2019年我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预测2020年之后仍会持续增长。

    C.我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逐年提升,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50亿元。

    D.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我国智慧环保行业发展迅速,将成为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环保新风尚带来了哪些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填空。

    (1)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傅聪的第一封信谈到,五三年正月,父子间因艺术的不同见解产生了冲突,他为此感到愧疚,在信中借用____________(人名)的名言表达自己这种心情。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受到几乎瘫痪、双目失明的致命打击后没有放弃,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另一条重返革命队伍的道路——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根据材料与要求写作。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改变着我们的习惯和观念。它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困扰。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与手机有关的事情?这些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

    请以“手机”为题,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某些细节,增加情节的曲折性,写一篇故事。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