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诗歌鉴赏 4 题,语言应用 3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列加横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

    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 ①⑤⑧   B. ⑦⑨⑩   C. ③④⑥   D. ②④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幺(yāo)   缱绻(qián)   湓浦口(pén)   呕哑嘲哳(yā)

    B.商贾(jiǎ)   赧然(nǎn)   铮铮然(zhēng)   轻拢慢捻(niǎn)

    C.嘈杂(cáo)   钿头(diàn)   虾蟆陵(há)   钿头银篦(pì)

    D.迸裂(bèng)   飙升(biāo)   江浸月(jìn)   容颜憔悴(qiá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枫叶狄花   添酒回灯   转轴拨弦   低眉信手

    B.杜鹃啼血   间关莺语   凝决不通   银瓶乍破

    C.整顿衣裳   秋月春风   暮去朝来   曲罢悯然

    D.忧愁暗恨   年长色衰   飘沦憔悴   恬然自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定还是没有站在村民的角度去全面考虑。

    B.因为核问题,饱受经济制裁之苦的伊朗和朝鲜可算“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因而他们对待国际关系的一些做法,往往如出一辙。

    C.他在官场混迹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用尽了积蓄,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真叫人不得不说一句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好郁闷啊”。

    D.《擒狼》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现人物内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   年长色衰(姿色)

    B.予出官二年(从家里出来做官)   转徙于江湖间(辗转迁移)

    C.弦弦掩抑声声思(悲伤,哀愁)   如听仙乐耳哲明(忽然,一下子)

    D.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四弦一声如裂帛(同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感斯人言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转徙于江湖间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对省略成分的补充,错误的一项是(   )

    A.送客(于)湓浦口 B.使(之)快弹数曲

    C.沉吟放拨(于)插弦中 D.本(是)长安倡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初为《霓裳》后《六幺》 ②为君翻作《琵琶行》

    B.①转徙于江湖间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①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②吾其还也

    D.①歌以赠之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C.《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首著名长诗,在当时广为传诵,有诗为证:“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D.白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世影响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居易与琵琶女都有起伏的生活经历,一番交谈,一曲曲内涵丰富的琵琶乐音后,诗人与琵琶女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慨叹。

    ②家风是读懂中国文化密码的一本书,良好的家风是无声的教诲。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家风对于我们来说从来没有情随事迁的陌生感,始终在人们的精神血脉中绵延流淌。

    ③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号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场戏很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④你我都出门在外辛苦打工,虽然咱俩的家乡隔着几座山、几条河,以前也没有见过面,可是相逢何必曾相识。

    ⑤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⑥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城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以服务公众为主的教育资源,现代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参观,更要让学者精英来雅玩品鉴。

    B.回归祖国怀抱20年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然成为成功践行“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在实现祖国统一等方面彰显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C.针对廉价药短缺问题,专家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廉价药品目录,并建立廉价药品浮动定价制度,在保障企业利润的同时合理控制药价。

    D.《舌尖上的中国》讲述的河南三门峡的“穿山灶”,可同时放置七口锅,蒸煮炖焖并且保温,能很快做出七道热菜,是一种十分高效的烹任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不久前我向局长您递交了辞去主任一职的申请,承蒙惠允,不胜感激。

    B.下周举办首届校园艺术节,欢迎广大师生届时莅临活动中心,积极参加。

    C.教了几十年书,我虽然业绩平平,但还是教出了几个高足,略感欣慰。

    D.春节来临,学生会倡议:不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全体同学要率先垂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2.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在弹奏时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好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3.对选段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声暂歇”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音乐进入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4.文段开头对琵琶女出场前的描写有何作用?

    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什么琵琶女有如此表现?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①。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处于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春题湖上①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

    1.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 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

    C. 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

    D. 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E. 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简要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逢元夜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 “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E. 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绕船月明江水寒”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80个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 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叫“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公元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酒赋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年少时弹奏一曲及精心妆饰出场后善才、秋娘的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采用闲笔渐渐引入的手法,通过悄悄询问,而引出欲言又止的羞涩的琵琶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句将音乐声比作珠子落下的声音,“_______________”句则表明作者流下了很多眼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