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刨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的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克里米亚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列宁评论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防止不了”1905年革命的原因是(  )

    A.1905年革命借助了1861年解放后的农奴的力量

    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D.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史料无法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洛阳繁荣景象的是 (  )

    A.“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B.“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C.“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D.“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②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  )

    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北魏实行均田制

    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北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市易法       ④保甲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下列改革措施中,主要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大力推广改良工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

    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拿破仑站在吉萨金字塔前已经卧了几千年的巨大狮身人面像前对他的远征军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下列于此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当时埃及马木路克势力强大,连年争权夺利使局势动荡、国力衰弱

    B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加紧对埃及殖民扩张

    C拿破仑是想激励法国士兵占领埃及的作战勇气

    D拿破仑认为埃及文明久远、国力强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材料反映出(   )

    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 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

    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 宗法制把王庶子的逐步推向社会下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认为,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

    A.农村不受中央控制            B.农村实行村民自治

    C.农村管理注重血缘关系         D.农民有较大的自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幅地图。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一和图二所示地方行政制度的根本目的相同 

    ②图一和图二所示地方行政制度实施的结果相同

    ③图一所示地方行政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 

    ④图二所示地方行政机构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考生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以求闻达),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到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

    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门第观念依然较浓厚

    C.科举重经世策论之才

    D.科举中贪腐现象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   )

    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           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           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

    金额(日圆)

    利率

    武士(1874—1876年)

    16,565,000

    8%

    大名(1877年)

    31,412,405

    5%

    大名和武士(1877年)

    108,242,785

    7%

    神主(1877年)

    334,050

    8%

    材料二 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

    ——加藤弘之《邻草》

    材料三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刺史,以品级较低(秩六百石)的廷臣充任。分天下为十三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巡行诸郡国,以六条诏书纠察不法。刺史虽然品级较低,却可以纠劾比自身品级较高的官员。汉朝规定,刺史只能纠察秩比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不允许刺史问难下级官吏。刺史所纠察的范围,也只能以六条诏书为限。可见,刺史之设完全是实施监察,虽然监察权力很大,但无任何行政权。刺史督察,是奉诏行事,刺史是中央的派出官员,而不是地方官,但刺史的督查对象在地方。

    ———引自《中国历代官制》

    材料二   清代学者顾炎武曰:“夫(刺史)秩卑而命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刺史制度在当时的作用。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