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5 题
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5 题
  1. (2018石家庄二模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让吟诵回归语文

    ①在语文学科刚刚作为一个概念诞生的时候,吟诵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一个环节。

    ②叶圣陶、朱自清著的《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的前言,实际上是讲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步骤:通读全文、认识生字生语、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教师讲解、吟诵、参读相关的文章、应对教师的考问。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独独少了吟诵。

    ③吟诵,最早出现在晋代。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古文化的独特魅力。那么,什么是吟诵呢?《现代汉语词典》释“吟”为“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诵,以声节之曰诵。”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

    ④吟诵有利于品味诗文的语言,增强其感染力。吟诵者在反复吟诵中逐层做到正音识字,理解含义,品味语言,感受主旨。宋朝周密曾记载过苏轼的一件轶事,有人向苏轼请教并吟诵了自己的诗,问:“此诗可得几分?”答:“十分。”那人大喜。苏轼接着说:“七分来是吟诵,三分来是内容。”可见吟诵可以使诗文的语言更具感染力。

    ⑤吟诵有利于更好地感觉作者的情感。文字是载体,内容是血肉,情感是灵魂。吟诵本身就是一种再创作,因为在吟诵中饱含着、浓缩着吟诵者的深刻体味、独特感受、熟练技巧、声音魅力。吟诵时吟诵者要把自己的热情倾注其中,以情运气,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把饱含深情的书面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通过吟诵体验作者的情感,增强内心的感受,进一步与作者产生共鸣。

    ⑥吟诵还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吟诵优秀的诗文有陶冶情操,感染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人们在吟诵时可以获得生活中不易得到的、生动的、高尚的精神享受。诗文的精妙的语言,作者的深邃的思想和高深的情操,通过吟诵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仅吟诵者,就连听者都会感到思想纯净,生活充实。

    ⑦吟诵,并不是谁发明的强加的事物,它就是汉语的自然,是汉诗文的固有形式,是汉诗文本来的声音,是作者心里口里的声音。只可惜它与语文失散了多年。今天,我们所做的不是标新,只是让吟诵回归语文。

    (有删改)

    1.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开头①②段的作用有哪些?

    3.第④段中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要“让吟诵回归语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拯救“失写症”

    尹长森

    ①你是否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某研究机构的一项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01人中,只有38.1%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62.8%的受访者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困扰,85.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有必要强调手写字的重要性,可见,“失写症”成为亟待重视的社会现实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也曾发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呼吁,百余位政协委员联名倡议,唤起民众对汉字的重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②拯救“失写症”,需要在传承中重视汉字的文化内涵,在与当代文化结合的过程中谋求创新发展,让汉字焕发魅力。历史上,这也正是汉字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一大动力。

    ③正确认知汉字和书法的文化内涵是基础。汉字只是书写和表达工具而已吗?当然不是。古人造字时,把传统伦理道德的标准融入其中,方正的汉字满整端直、安静敦重,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美观、灵动、天真,正能给人一种品德教育。此外,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等,作为汉字重要表现形式的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无不体现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念。“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等原则,也体现出了温柔敦厚、谦谦君子的形象和道德指引。

    ④当下社会充满着变化和诱惑,浮躁已经成为当前文艺领域最突出的问题。这种氛围导致人们坐不稳、静不下。当此之时,接触优雅的汉字、养心的书法,能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追求,引导大家克服浮躁、向美向善。

    ⑤然而,有人发现,他们并不能在当前的一些书法作品中看到真善美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原来,一段时间以来,有人打着“创新书法”的旗号刻意求怪、博出位,所书的汉字给人以歪歪扭扭、龇牙咧嘴的印象,看不懂、摸不透。这就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造成了错误印象和行为引导,开始萌生“写不好也罢了”“不写也罢了”的想法。

    ⑥可见,书法一定不能“任性”地“创新”。试看中国历代优秀书法,哪个不是眉目清秀、结构匀称?历史上每次被人们认同的书体创新,例如近现代的启功新米字格书体、刘炳森的隶书等,又哪个不是讲究“法度”和线条美?千百年来的中国书法,无不继承着和谐、自然之美,给人们带来涤荡心灵的愉悦和审美享受

    ⑦书法创新须“入得其内,出乎其上”,在掌握传统书法用笔和汉字结构的前提下,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反映人民精神面貌,体现时代的大美和大爱。事实上,书法不否定阴柔美和残缺美,但刻意求怪的“审丑”书法绝不应该成为主流。

    ⑧黑格尔曾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当下民众的“失写症”不仅仅是技术变革和民众不重视的结果,更与审美教育缺失、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等相关。拯救“失写症”,关键在于让民众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4 日)

    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阅读第③~⑦段,说说中国书法从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3.第④段中加着重号的“这种氛围”“当此之时”分别指的是什么?

    (补充设问)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拯救“失写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

    刘元通

    ①人生需要参照系。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

    ②《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③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④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⑤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⑥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⑦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业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⑧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7月02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选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下列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81岁的“学霸奶奶”薛敏修在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首场毕业典礼上说:“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材料二)

    在谢亮老人的带动下,附近的很多退休老人纷纷加入义务指路的行列,义务指路成为京城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补充设问)

    4.“人生,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心底装几块“压舱石”

    尹立成

    ①最近看到一则故事,颇受启发。有位船长,在一次返航途中遭遇风暴。眼看轮船就要被风浪吞没,他果断下令打开空货轮的舱门,让海水灌注船舱的1/3空间。出乎很多船员意料,货轮竟渐渐恢复了平稳。

    ②原来,没有负重的“空船”最危险。增加重量能保证一定的吃水深度,从而提高航行的稳定性。压舱的这一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人生。正所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一个人如果没什么压力,每天都做一些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工作,那么就会处于相对漂浮的状态:看似过得快乐、没有烦恼,实则限制了个人发展与成长的可能性。“只长岁数,不长心智”,便是无压环境带来的后果。

    ③因此,让承压成为一种习惯,使自己保持一定的压力感,有助于增强精神硬度,提升个人能力。在里约奥运会半决赛艰难战胜荷兰队后,女排主教练郎平坦言,“我们真是一分一分地顶,咬着牙地顶,杀出一条血路来”。面对外界的质疑与不屑,面对对战世界顶级强队的巨大压力,如果没有“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目光坚定”的倔强,没有“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努力去赢”的执着,中国女排就不可能再次登上奥运之巅。可见,和压力对抗的过程,往往也是在进一步激发个人潜能、形塑坚强内心。压力本身孕育着变化,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中找到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方法。

    ④拥抱压力,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和压力正面纠缠。事实上,学会和压力愉快相处,也是应当具备的生活学问。心理学家认为,压力其实是内心冲突和相伴而生的强烈情绪体验,虽然无法改变,但可以调节、转移、释放。换句话说,压力本身无害,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借力得力,为继续前进蓄积能量。既敢于直面压力,又善于巧妙化解压力,以灵活、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就能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⑤很多时候,经历痛苦的收获,并非来自压力或创伤事件本身,而是“来自困境唤醒的力量,来自化艰难为意义的人类自然本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体验压力不仅仅是生命必须承受的困扰,更是赋予生活更多价值和意义的重要环节。有位作家自幼失明、失聪。然而,生理缺陷并没有阻碍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而激发了她誓与命运抗争的动力,促使她坚持用爱心拥抱世界,于黑暗中不断寻找光明。“松弛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在挑战中磨砺,在逆境中成长,那么命运的给予,总会超出你的想象。

    ⑥有学者统计发现,经历中等水平苦难的人,抑郁风险最低,健康问题最少,生活满意度最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只要应对有度,困难能够增强韧性,压力可以激发成长。人生在世,如同船行江海;在心底适当装填几块“压舱石”,人生之舟才能满载星辉、行稳致远。

    (选自《人民日报》 2018年7月6日,有改动)

    1.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文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补充设问)

    4.通读全文后,请谈谈我们该如何跟压力相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9原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退后原来是向前

    谢 卫

    ①翻看闲书,书中引用了唐代布袋和尚的一首小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文字平实朴素,似稚童话语。细细品之,却理趣盎然:低头耕耘,清净是道,农人在后退,青秧却前行。貌似无为,实则大为。真个“春撒一地碧绿秧,秋收满眼黄金浪”,“退后插秧”蕴藏着奇妙无穷的进退哲学——生活真有味!

    ②生活中的进退哲学常在不经意间显山露水。数年前,我在一所偏僻的农村高中任教,通往学校的乡道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重型施工车辆往来不停经常堵车。一次,几位驾车的同事为了赶时间,使出浑身解数见缝插针执意前行,想早点游出“堵海”,一些尾随车辆也如法炮制,结果是越往前插越是堵得厉害,以致最后连退路都没有。而我却趁早掉转车头另辟蹊径,绕村道而行,虽然多跑了几公里路,但按时赶到了学校。那几位同事迟到了许久不说,还因瞎折腾苦等,窝了一肚子气。其实,进退哲学也是对“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最好注脚。

    ③清代“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主人公礼部尚书张英“自家地基退小步,邻里关系进大步”堪为处世经典。不难看出,张英的退让之举就是一次华美的转身,一种高明的退后,给后人展示了一幅“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锦绣画卷。

    ④李连杰在做客《鲁豫有约》时,曾讲述过一段他闯荡美国好莱坞的经历。初到好莱坞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请他出演,但片酬只有100万美元,而且是演一个反派角色。等他答应出演时,片酬却降为75万美元。“李连杰”三个字在当时的东南亚电影市场早已是金字招牌,从“功夫皇帝”“沦落”到如此境地,他感到难以接受。但最终决定出演。可是对方却又“落井下石”:“50万美元,不演拉倒。”50万美元,还包括律师、经纪人、宣传公司等各项费用,再扣完税,所剩无几。李连杰答应得很痛快:“我演。”就这样,李连杰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致命武器》,虽然片中巨星云集,但在影片首映当晚,李连杰就成为演员排行榜中的亚军。第二天,电影公司的老板就亲自上门,毕恭毕敬地说:“下一部片子请您演主角,如何?”当实力证明一切的时候,他的第四部好莱坞影片片酬就开到了1700万美元。李连杰以退为进,成功地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不失为经典的进退哲学。

    ⑤生活是哲学,人生常常面临“进”与“退”的抉择,有时候,人生必须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有些时候,人生又必须学会后退,绕道而行——“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时,后退不是一种畏缩和惧怕,而是一种智慧的前进方式。适时的后退是一种修炼,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寻常的睿智。只有真正懂得了后退,人生的修炼才能达到美妙境界。

    1.文中列举了很多“以退为进”的事例,请你说说都有哪些。

    2.请你为第⑥段加横线句子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3.请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悟。

    (拓展设问)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